专注于分享
分享好资源

张双南:用AI指挥天文卫星探索宇宙

科普时报记者 陈杰

“面对变化多端而又无法预测的宇宙,我们目前拥有的观测能力实在是太有限了。”5月17日,在2023搜狐科技峰会上,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粒子天体物理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空间科学研究部首席科学家张双南表示,慧眼这类天文卫星的造价高且数量太少,其实完全可以用上百颗的微纳卫星进行高质量的宇宙观测。

今年是搜狐举办科技峰会的第五个年头,峰会规格和内容再次迎来重磅升级,齐聚多位院士、科学家、学者和头部企业嘉宾,共同探讨前沿科学与科技变革发展。峰会上,张双南为与会观众作了题为《从慧眼天文卫星到智能猎人星座:Catch you all!》的演讲。

他表示,2020年4月,在研究团队决定运行慧眼卫星去观测天体中子星后的10个小时之内,慧眼卫星就发现了一个来自中子星的剧烈X射线暴,8.6秒之后美国和加拿大的射线天线也发现在那个方向有一个快速射线暴。到2022年10月9日,慧眼卫星再次发现了迄今为止人类所观测到最亮的伽马射线暴。“人们预测这可能一万年才发生一次,这个伽马射线暴为我们理解宇宙爆发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工具。”

不过,一颗类似慧眼的卫星造价从几亿到上百亿人民币不等,而且卫星的研制和发射周期很长,通常需要几年到几十年不等。高质量观测卫星设备的严重不足,严重影响了科学家对宇宙的深度探测。

目前,我国仅有一个X射线天文卫星,即便今年年底可能再发射一颗,明年还会再发射一个卫星,但数量还是很少。慧眼卫星设计寿命只有4年,从2017年发射还能运行到今天,已经是非常幸运了。

张双南认为,完全可以将上百颗微纳卫星组成一个能力跟慧眼差不多的高质量探测设备组合,利用猎人星座全面探索爆发可变化的宇宙。“当然,指挥上百颗卫星即便是用上百个科学家甚至团队,也很难实现无漏网的观测。很火的人工智能技术则完全有能力指挥上百颗卫星,助力科学家实现无漏网和高质量的观测。目前来看,观察猎人星座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我们已经开始邀请专业的人工智能团队一起工作,在充分了解需求的前提之下,双方跨界一起来设计这一任务。”张双南透露,自己的实验室在很多年前就开始布局研制轻量化望远镜,用于搭建卫星组合,这一技术目前还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他相信,人工智能一定可以助力天文学研究,并在未来全面探索宇宙过程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