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分享
分享好资源

股民通常会对投资大师产生哪些误区

投资者通常对投资大师有哪些误解?作为一个经历过股市大起大落的80后投资者,我可以借鉴巴菲特和彼得林奇等投资大师的经验。感谢这几年国内的熊市,这让我完全静下心来专心学习。遗憾的是,我刚学价值投资的时候,在以下三个方面误读了两位投资大师的投资经验。误区一:“不熟而不做”等同于“从旁投资”。巴菲特和彼得林奇都秉承“不熟而不做”的投资理念。两位投资大师都声称厌恶高科技股,可见“不熟悉”才是真正安全的投资。但我刚学价值投资的时候,认为“不熟悉”等同于“从旁投资”。结果买了一大批平时经常能看到的企业,包括中国石化、招商银行、华联综超、保利地产等股票。在最近两年股市的大背景下,笔者这类投资的表现可以用一路下跌来形容。仔细考虑后,我发现“从侧面投资”并不是真正的价值投资。巴菲特曾经说过,价值投资其实就是买自己“能力圈”内的股票,也就是自己能看懂的公司。同时要考虑国内市场“政策市”的生态环境。盲目追捧大盘股只会害了你。误区二:价值投资在中国行不通。“价值投资在中国行不通”是很多投资前辈教给笔者的经验。但回顾过去的国内股市,我们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比如万科、苏宁,这些稳定增长的股票,给国内的价值投资者带来了不菲的回报。很多投资者拿不住蓝筹股的原因就是太着急了。对他们来说,逆势股和概念股更刺激。但短时间的争斗后,受伤的往往是自己。其实,找到业绩逐年递增的股票并不难。有些股票甚至在最近两年的熊市中被“误杀”。这个时候入市抄底,“误杀”蓝筹股,其实是在为以后的成功投资埋下伏笔。误读:价值投资等于长期投资。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的。价值投资被作者误解为长期投资。于是,就有了“死后不卖”的悲催,痛苦的后果可想而知。其实价值投资其实就是在股票市场中挑选出被严重低估的蓝筹股,然后在股票被正确估值或者被高估的时候卖出,可以称之为价值投资。举个例子,如果一只股票在短短两个月内从严重低估变成严重高估。那么投资者就应该卖出,从而实现被市场高估的非理性价值。巴菲特和彼得林奇经常持股数年的原因是,在成熟的资本市场,股票从被低估到被高估需要更长的时间。所以价值投资不是长期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