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分享
分享好资源

在高山种出好菜 设施农业造福山村——“科技列车渝东南行”产业服务专家走进重庆武隆

科技日报记者 陈可轩

武陵山区,海拔1300米的高山谷地,一排排现代化的番茄大棚沿着山路绵延数公里,铺满整个山谷。持之以恒发展的高山蔬菜产业,已成为当地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9月20日,记者随2023年“科技列车渝东南行”产业服务团队走进位于重庆市武隆区双河镇的武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这些来自科研一线的专家为当地农业生产答疑解惑,传经送宝。

山东省农科院农产品加工与营养研究所的专家王延圣和山东济南-武隆东西部协作支农专家焦春梅,在园区内的高山番茄设施农业大棚开展番茄种植与贮运技术指导,针对高山番茄设施栽培管理、物流包装贮运以及特色产品品牌建设提出意见建议。

在高山种出好菜 设施农业造福山村——“科技列车渝东南行”产业服务专家走进重庆武隆

在高山种出好菜 设施农业造福山村——“科技列车渝东南行”产业服务专家走进重庆武隆

在高山种出好菜 设施农业造福山村——“科技列车渝东南行”产业服务专家走进重庆武隆

在高山种出好菜 设施农业造福山村——“科技列车渝东南行”产业服务专家走进重庆武隆

在高山种出好菜 设施农业造福山村——“科技列车渝东南行”产业服务专家走进重庆武隆

随后专家一行前往武隆高山蔬菜研究所进行技术交流,该所是园区高山蔬菜产业的重要科技支撑。在该所的番茄育种材料棚中,各种大小、颜色、形状、口感的番茄有近150种;番茄新品种引进试验棚中,有大番茄、口感型番茄、水果型番茄103种,宛如一个番茄育种资源的“宝库”。

过去技术水平有限,当地村民以种植莲花白、白萝卜、大白菜的“三白”为主,卖不出好价钱。甚至在连年种植同一作物后,产区还出现了土壤连作障碍,部分产区作物出现根肿病,产值下降,转型发展迫在眉睫。为此,当地联合重庆市农科院共同成立武隆高山蔬菜研究所。依托科研力量,引进蔬菜新品种,让土地“种得出来”,是当地农业发展的一大需求。

“我们可以尝试因地制宜选育抗根肿病的作物品种,在提升产量的同时前移防治关口。”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作物抗病专家王睿介绍,根肿病是由土壤中的根肿菌引起的植物根部病害,被称为油菜、大白菜等十字花科作物的“癌症”。针对这一问题,王睿与重庆市农科院驻地专家余青阳深入交流防治经验,探讨培育适应当地土壤环境的作物种源,为当地根肿病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如今,这片土地得益于现代农业技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培育高山蔬菜产业,彻底告别只种“三白”的历史。2023年6月,武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入选第九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目前,武隆区蔬菜常年种植40余万亩,以番茄、辣椒、黄瓜等为主的“武隆高山蔬菜”已经走出大山,远销多地,让村民在家门口过上好日子。

在高山种出好菜 设施农业造福山村——“科技列车渝东南行”产业服务专家走进重庆武隆

在高山种出好菜 设施农业造福山村——“科技列车渝东南行”产业服务专家走进重庆武隆

在高山种出好菜 设施农业造福山村——“科技列车渝东南行”产业服务专家走进重庆武隆

(科技日报记者 陈可轩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