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分享
分享好资源

提升数字技能 争当大国工匠——全国职工数字化应用技术技能大赛侧记

科技日报记者 何亮

6月7日的福建福州,当全国高考的铃声敲响,另一场“考试”也鸣锣开赛。只不过,这里的考生并不是在伏案答题,而是敲击键盘、手握焊枪、控制无人机……用数字技能给出考核答案。

提升数字技能 争当大国工匠——全国职工数字化应用技术技能大赛侧记

只见一座五层楼的建筑模型逐步搭建完善,无人机穿越层层阻碍顺利抵达坐标点,机器人在操作员的控制下精准焊接……7日至9日,在全国职工数字化应用技术技能大赛现场,来自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32支代表队、264名选手将完成实践和理论的全面考核。

这是首次面向数字技能应用领域举办的全国性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目标之一,就是为技术工人提升数字技能与创新创造搭建平台。全国职工数字化应用技术技能大赛组委会主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徐留平表示,举办技能大赛,要聚焦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数字化技术领域,通过劳动和技能竞赛,将蕴藏在广大职工中的聪明才智激发出来,鼓励大家争当大国工匠。

点燃职工应用数字技术技能的热情

“平时训练的时候,无人机操作是我们的拿手好戏,五个比赛项目做起来得心应手。但是,真到比赛现场,实操工具和现场氛围都与训练形成差异,带来不小挑战。”来自四川省的无人机操作员邓禹告诉记者,比赛现场贵在保持良好心态,面对挑战更能激发团队的潜力。

提升数字技能 争当大国工匠——全国职工数字化应用技术技能大赛侧记

邓禹是一名90后输电线路运维员,无人机是他工作中的得力“助手”。“2019年入职工作,是师傅带着我巡检线路。那时,运维线路需要人力爬山、走线、登高,不仅工作强度大,而且风险高。现在,通过无人机和可视化设备的逐步引进,机器替代人力奔赴险境,使工作强度明显减轻,作业风险也大大降低。”他说。

今年的比赛内容与工作场景非常吻合,无人机的拆装、调试、避障,都是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情况。但竞赛并不限于此,也有前瞻性的考题,比如无人机多机协同项目,考验的正是操作人员的协作能力。

“这个环节让我印象深刻,也激发了我对无人机应用研究的新热情。”邓禹告诉记者,虽然现在的线路巡检多是单兵作战,但高效巡检是发展趋势,未来,很可能需要多机协同对线路进行激光雷达的扫描。新的应用需求如何实现?比赛预演给出了发展方向。

提升数字技能 争当大国工匠——全国职工数字化应用技术技能大赛侧记

我们考核的内容广泛覆盖全国职工的数字化技术技能应用场景,在电力巡检、植物保护、海上救援等诸多领域都可以找到这次无人机比赛浓缩出的考核内容。“我们期望,本次大赛能进一步点燃全国职工应用数字化技术技能的热情,以无人机操作为基础,提高职工的数字技能水平。”比赛裁判员蔡国玮说。

创新职工应用数字技术技能的工具

建筑信息模型(BIM)赛项统一配置国产BIM软件。“这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比赛技术指导朴善植毫不掩饰支持的态度,“虽然我们的国产软件不完全成熟,但通过我们的应用、优化、升级,国产软件才能得到更好地推广和突围。”

提升数字技能 争当大国工匠——全国职工数字化应用技术技能大赛侧记

“在日常工作中,国外软件用的更多一些,这次比赛统一使用国产软件,的确是一次很好的体验。”来自黑龙江省的参赛选手李聪聪是哈尔滨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她的工作是创建土建专业模型。在她看来,大赛让一线人员对国产软件有了新认知。

朴善植表示,BIM软件就是一个进行工程设计、建造和管理的工具,学会高效甚至创新性地使用这套工具,将有效提高工程技术人员对各种建筑信息作出正确理解和应对,也将为设计团队以及包括建筑、运营单位在内的各方建设主体提供协同工作的基础。

也正是利用这套国产工具,李聪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栋五层楼的建模,划定给排水线路后,再导入施工软件进行计算模拟。

赛后,她与来自湖南、陕西的选手们交流经验,大家觉得,大赛为大家搭建了切磋、交流、互学的平台,而新技术、新工具的应用也催生着掌握数字技术的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加快出现。

(文中图片由本报记者何亮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