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分享
分享好资源

青岛绿色增粮背后的科技密码

科技日报记者 宋迎迎 通讯员 丁厚冉 常嘉琪

6月8日,山东青岛平度市蓼兰镇的青农种子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基地,微风吹过,金黄的麦浪翻滚,“丰”景美如画。

全市绿色增粮小麦新品种新技术现场观摩培训会正在这里举行。200多人的观摩队伍在田间地头行进穿梭,观摩新品种,学习新技术,共同探寻绿色增粮背后的科技密码。

良种是丰产丰收的关键

“青农6号、青农7号、青农1931等10个品种是我们自主选育并通过审定的新品种,其中青农6号、青农1931通过了国审。经过多年的示范推广,这些品种综合表现良好,受到种植户的信赖。”在小麦新品种展示示范区,基地经理侯元江介绍。

品种好不好,田间看表现。一方方小麦新品种试验示范田里,30个小麦新品种表现各异。与会人员仔细观察小麦的株型、株高、麦穗饱满程度,对小麦长势、抗病能力、产量等情况进行探讨交流。

今年,青岛市农技中心在全市范围内共设置小麦新品种展示试验示范点6个,展示试验小麦新品种88个,均为近年来山东省审定通过的新品种,涵盖了高产、优质专用、旱地节水等类型品种。同时在全市开展了“万斤良种送百户”活动,选取100家示范带动能力强的种粮大户,每户分发100斤小麦新品种进行试种,通过大户带动小户选用优良品种,助力粮食产能提升。

良田是丰产丰收的根基

加强良田建设,提升耕地质量,是提高粮食单产的基础。围绕培育良田,现场重点示范展示了测土配方施肥、生物多效堆肥、海藻功能肥等在麦田的应用情况,技术人员分别进行了详细介绍。

“加强良田建设,重点掌握好‘改、培、保、控’四字要领,因地制宜,不断提升耕地质量。”在一片长势较好的麦田,青岛市农技中心高级农艺师李民向大家讲授提升耕地质量的技术要领。

“这是农牧有机废弃物生物多效堆肥资源化利用示范项目,堆肥原料取材于周边的菌渣、牛粪以及基地自产的花生壳、小麦秸秆,腐熟菌剂是我们自主研发的产品,整个条垛发酵周期约15—21天。通过就地堆肥、化废为宝,既解决了农村秸秆乱堆乱放、畜禽粪便污染等问题,又提升了基地的耕地质量和作物产量。”在堆肥技术观摩现场,青岛和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倪海平分享了经验。

近年来,青岛市先后实施了化肥减量增效,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等国家级项目,推广水肥一体化、农业有机废弃物肥料化利用等技术,改良土壤、培肥地力。青岛市80个耕地长期定位监测点数据显示,2022年全市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69%,为农作物增产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良法是单产提升的支撑

“我们将‘治未病’的理念植入农业服务,在小麦生产中采用了土壤健康、植物营养、绿色防控全程解决方案,有效提升了小麦产量和品质。”说到小麦增产增收,青岛德地得农化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技术人员李爽透露了“独门秘籍”。

“针对我市农业水资源缺乏、水肥利用率低、劳动力短缺等问题,我们将科学选种、精量播种、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及智能农机作业等单项技术进行集成创新,形成了以小麦-玉米滴灌水肥一体全程机械化为核心的‘超吨半粮’绿色增产技术模式。”说起“超吨半粮”绿色高效生产技术,山东省玉米产业体系岗位专家、青岛农业大学姜雯教授侃侃而谈。

在青岛,小麦-玉米滴灌水肥一体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已从“试验田”进入“规模粮田”,小麦高产攻关田于2018—2022年在不同地块、不同品种上实现800公斤以上超高产水平,被列为山东省农业主推技术,推广经验入选全国种植业典型案例。

防灾是丰收到手的保障。针对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和气象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潜在风险,青岛市在推广防灾减灾技术,实施小麦穗期“一喷三防”、统防统治等项目的基础上,创新导入现代信息技术,在粮食生产核心区实施智慧数字粮田标准化技术示范项目,建设墒情、虫情、气候、苗情“四情”监测点和远程监控系统,全面提升农业防灾减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