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分享
分享好资源

股民应该有怎样的“财富”观念

投资者应该拥有怎样的“财富”?在这篇文章中,贫富差距是一个大问题。我提到了收入分配中的“绩效导向”,即那些为社会创造了更多财富,把蛋糕做大的人理应获得更多收入。但现实中,即使抛开权力对收入分配的干扰,我们也常常发现,收入高的人并不一定比收入低的人创造更多的价值。比如几年前,煤老板、矿老板成为中国最引人注目的高收入群体。虽然从未上过所谓的富豪榜,但煤老板的一夜暴富还是被指责为不正常;不仅在国内,在国外,体育明星、电影明星的收入也远高于科学家、哲学家。但是在同一个音乐行业,地下天鹅绒和音速青年的收入能和那些在舞台上蹦蹦跳跳,一头雾水的傻逼相比吗?我这里绝对没有贬低明星和煤老板的意思,但是如果他们得到了应得的收入,科学家和哲学家在收入分配上吃亏吗?首先和我们对业绩的评价有关系。不仅评价绩效的标准有其时代性,而且评价绩效的方法也有其局限性。甚至我们对物体本身的理解也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我们现在可以看透小甜甜布兰妮的影响力,但是地下天鹅绒的魅力在几十年后已经越来越清晰。再过几年,可能知道布兰妮的人会越来越少,但地下丝绒还是能吸引新的粉丝。但归根结底,这个问题和我们对财富的认识有关。我们经常把钱当成财富,但其实钱不是财富。财富可以是器皿,如房屋、房产、汽车、家具、瓶瓶罐罐等。都是财富;财富也可以是精神上的东西,如知识、思想、艺术等。其实运动也是精神财富,因为运动最大的作用就是能给我们带来精神上的愉悦。财富发展的一个趋势是精神财富的价值越来越高于物质财富。iPhone比山寨机更值钱,不是因为iPhone的材料成本高,而是因为iPhone融入了更多的理念和技术,所以iPhone不仅比山寨机贵,而且利润率更高;在iPhone的生产链中,苹果占主导地位,提供关键部件的设备供应商占主导地位,而组装商富士康只能拿最小的一块。收入的减少实际上是知识投入的减少;但是,一个人买了iPhone,并不是在家里用。iPhone对他的价值甚至还不如正在使用的山寨机。不用的iPhone只有不断贬值的器物的价值,只有使用它才能唤醒其远远超过器物价值的巨大精神价值。财富的另一个特点是,财富的意义不仅仅是拥有,更重要的是用我所拥有的来换取我所需要的,更准确的说是用别人所需要的来换取我所需要的。从根本上说,衡量一个人的财富,不仅仅是他有多少钱或思想,而是他的钱和思想对别人有多少价值。所以“创造价值”这个词自然包含了两层意思:创造的成果本身是有价值的,这个价值可以被别人利用,产生积极的作用。比如梵高的画的价值。还是说说钱吧。正是在扩大交换规模的过程中,货币才能产生货币,货币不仅是交换的媒介,也是价值衡量的标准。名声、历史评价等等虽然也是衡量财富的标准,但不能像金钱一样量化,所以不能取代金钱的独特作用。然而,金钱的标准有其局限性。其缺陷在于货币的本位是瞬时的,缺乏历史的时间性。再加上价值评价的局限性,只把钱作为单一的价值评价标准,只能看到片面的价值。

比如贝利踢球时的工资,转会纽约宇宙时的身价,都不如现在一个三流球员。但他的历史地位和历史影响,是今天100个三流选手所无法欣赏的。再比如卡夫卡。他生前并没有享受到作品带来的任何好处,但他的作品从被发现的那一天起,就成为了全人类的财富。现实也许欠他,但历史不欠。其实我们每个人创造的价值总和在历史面前永远是公平的。过分关注金钱,花费精力抱怨现实中的分配不公,对有志于创造的人是有害的。那只会让我们目光短浅,让作品因急功近利而本末倒置,最终损害创作可能产生的价值,让创作失去乐趣。对于有创造力的人来说,创造价值远比拥有金钱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