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分享
分享好资源

15只ETF新入陆股通,基金公司抢滩“ETF互联互通”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梁峰 广州报道

1月16日,北向ETF互联互通首次迎来扩容。

本次扩容有15只ETF被纳入陆股通,其中不少为内地市场特色产品,如跟踪中证科创创业50指数的6只ETF,以及4只跟踪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人民币指数的ETF。

至此,内地香港ETF互联互通产品数量破百,升至102只。

2022年7月,内地香港ETF互联互通正式开闸,近半年来,各家基金公司纷纷抢摊ETF互联互通业务。

15只ETF新进陆股通

港交所公告显示,1月16日共有15只ETF被纳入陆股通,其中跟踪宽基指数的ETF产品11只,跟踪行业主题指数的ETF产品3只,跟踪风格策略指数的ETF产品1只。

(数据来源:Wind)

此次纳入的15只ETF产品中,有6只均跟踪双创50指数,这是科创板相关指数产品首次被纳入ETF互联互通,有助于境外投资者分享科创板、创业板投资机遇。

Wind数据显示,截至1月17日,目前这6只双创50ETF规模合计超170亿元,其中易方达的双创50ETF(159781)规模为66亿元,具有一定流动性优势。

另有4只跟踪中国A50指数的ETF也被纳入。一直以来,中国A50指数的成份股受到国际投资者关注较多,是其配置A股的核心资产。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北向资金对中国A50指数成份股的平均持仓市值达201亿元,是市场整体持仓平均水平的近22倍。由于契合北向资金的持仓结构,新纳入的中国A50 ETF未来有望受北向资金青睐。

新进陆股通的这15只ETF来自11家基金公司。其中,易方达独占3席,华夏、南方占2席,广发、富国、招商、鹏华、嘉实、汇添富、国泰、国联安各占1席。

此次扩容纳入的3只易方达ETF产品中,易方达中证红利ETF对应价值风格,双创50ETF对应成长风格,中国A50ETF对应均衡风格,这三种不同风格维度的产品能够有效满足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的投资需求。

“开闸”半年成交额大幅攀升

迄今,ETF纳入互联互通已过半年。加上本次扩容的15只ETF,ETF互联互通的产品数量已破百,达到102只。

对于市场而言,此次北向ETF扩容进一步丰富了互联互通品类,为境外投资者提供了更多可选的投资标的,能帮助外资逐步熟悉、配置A股及ETF市场,引导外资北上。

半年多以来,ETF互联互通总体运行平稳,无论北向还是南向,成交金额都呈整体增加态势。

最新数据显示,陆股通ETF月成交额从2022年7月的约3.96亿人民币,增长至2022年12月的约23.55亿人民币,增幅近6倍;港股通ETF成交额从2022年7月的约43.13亿港币,增长至2022年12月的约226.33亿港币,增幅逾5倍。

而近半年多的交易运行情况显示,南向ETF成交总体较北向ETF更为活跃。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主要原因可能在于近半年来港股市场出现了一波估值下行和估值修复行情,投资者的交易和配置需求有所增加,通过互联互通渠道购买香港市场ETF的需求增加。

从持仓来看,恒生科技指数产品尤其受南向资金欢迎。目前纳入互联互通的5只香港市场ETF中,恒生科技的南向持有市值大幅领先,凸显了内地投资者对港股市场科技板块的配置和交易需求。

“ETF互联互通扩容,有利于促进内地市场与香港市场的相互融合,对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具有深远的意义。”易方达基金指数投资部总经理、基金经理林伟斌表示。

互联互通长远发展需要合力

近年来,我国ETF的发行数量和规模占公募基金的比例不断提升,ETF市场处于较快发展阶段,未来潜力巨大。可以预见,ETF市场扩大必将推动ETF互联互通扩容加速。

然而据了解,现阶段内地基金公司在互联互通的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内地、香港及海外投资者差异较大,市场特征和规则也有所不同,内地基金公司在港股市场相对欠缺品牌效应和知名度等。

对此,资管机构专业人士表示,互联互通机制需要多方参与者合力推动才能获得长远发展。作为资管机构,要更全面、更深入、更具持续性地投入资源,加大力度进行投资者教育和服务;同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期待互联互通业务进一步开放。

“一方面,我们期待纳入更具特色、更多反映中国长期发展特征的内地ETF,提升对外资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希望纳入投资海外市场的香港上市ETF,为境内投资者提供全球资产配置机会;此外ETF互联互通在交易模式和交易机制上还有一定拓展空间。”

林伟斌表示,易方达作为国内领先的综合型资产管理公司,将肩负起更多责任,真正利用好政策带来的发展机会,持续探索创新指数产品发展,努力满足境内外投资者差异化的资产配置需求;同时加强精细化管理能力,进一步降低ETF跟踪误差,提升产品流动性,为投资者配置中国资产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