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分享
分享好资源

上市公司年报究竟应该如何阅读

如何读懂上市公司年报,成了投资者的日常功课。但是,面对浩如烟海的年报信息,应该如何阅读年报?注重结果和短线的投资者可以广泛阅读。按照现行披露格式的要求,关于年度经营成果的最重要指标,如主营收入、净利润、每股收益及其同比变动情况等,都会在年报的“引言”中有所体现,阅读起来省时省力。此外,对年报市场影响较大的分配方案也会在固定位置“等待”读者关注。关注结果之后,接下来就是关注原因了。“董事会报告”解释了年度经营业绩。例如,某有色公司X年度经营业绩下降,公司将其归因于市场价格下降、燃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等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如果原因能很好的解释结果,看年报基本可以到此为止。然而遗憾的是,虽然有相当一部分年报有原因有结果,但因果论证并不严格。对于那些倾向于长期持股,希望通过年报对公司盈利模式有清晰认识的投资者来说,他们不得不精读年报。年报中为什么会出现避重就轻、强调客观、弱化主观等不正之风,似乎无需论证。但这些倾向的存在,确实为理清上市公司业务脉络的主要矛盾、把握其业绩变化制造了“噪音”。上面提到的X公司似乎已经为业绩下滑提供了充足的理由。但投资者仔细对比最近两年的年报全文,可以在会计附注中发现,虽然公司主导金属产品价格有所下降,但这种金属精矿价格下降的绝对值更大。你到底看年报看什么?这就决定了阅读的方式和需要的时间。在一些长期投资者看来,清晰的盈利模式以及由此带来的业绩可预测性,远比过去一年赚的钱多得多。例如,对于一个资源型企业,如果历年的业绩增长能够与产量和价格的变化保持一致,那么投资者就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对未来的业绩做出更准确的预测;另一方面,价格上去了,成本也跟着“不当”的上涨,导致业绩该涨还是不该涨,该涨还是该跌。投资者将难以把握业绩波动的脉搏。对于这样的公司,只能选择放弃。由于种种原因,个别上市公司对年报披露的态度既不积极,也不坦诚,有时甚至埋下了一些疑点。当然,说真话容易,说假话难。大部分上市公司没有能力做一份十页几百页不言自明、滴水不漏的年报。通过细读,横向对比,纵向对比,投资者应该可以对一家公司的盈利模式有一个大致的判断。只有那些盈利模式清晰的公司才能让投资者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