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分享
分享好资源

聚焦“新变革 新趋势 新未来” 2022华夏机构投资者年会圆满落幕

聚焦“新变革 新趋势 新未来” 2022华夏机构投资者年会圆满落幕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吴敏 北京报道

1月6日,由华夏时报社主办的华夏机构投资者年会在京召开,同时揭晓第十六届金蝉奖。本次年会主题为“新变革 新趋势 新未来”,来自经济金融业内知名学者、行业优秀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为中国经济的未来建言献策、共求发展。

华夏时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冯慧君在致辞中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成就非凡的十年。中国经济在攻坚克难中砥砺前行,实现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十年以来,银行理财、保险资管、公募基金等金融业态稳健发展,成就有目共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回眸中国10年来的发展之路,涉滩爬坡,着实不易。但中国经济依然攻坚克难不断发展,展望未来,中国经济也一定能继续风雨无阻向前行。

中国经济正在逐渐震荡中复苏

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峰在发表《银行业数智化转型厚植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主题演讲时表示,科技创新与应用,推动了银行业服务体系和能力的演进升级。银行业金融机构敏锐把握数字化趋势,全面推进数字化经营,促进智能化金融创新,科技与业务融合程度不断加深,促使智慧金融从外围支撑向核心引领转变。

在谈及推动金融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银行业如何规范业务管理、促进合规经营时,刘峰认为,金融管理部门应积极回应市场关切和群众期待,科学规范管理互联网贷款、信用卡等数字化转型典型产品。持续引导规范互联网贷款业务行为,鼓励稳妥推进转型,精准研发产品,增强有效供给,提高服务效率,促进更好发挥互联网贷款在助力保市场主体、降融资成本、优重点服务、惠人民群众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在数字经济时代,银行业发展金融科技和实现数智化转型的薄弱环节在地方中小银行。而地方中小银行正面临“不进则退”的处境,市场竞争激烈。基于此,刘峰指出,地方中小银行必须以更强的忧患意识抓住数智化转型的机遇。要坚定数智化转型的决心,做出正确的战略抉择和策略安排,加强形势研判,做好顶层设计,完善运作机制,加强资源保障,推动真正落地。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张晓燕在会上发表了《资本市场年度回顾与展望》的主题演讲,她指出,2023年资本市场有两大亮点,第一是零碳金融,我国有“双碳”目标,在全球的零碳运动中,我国也是积极参与者,2023年,零碳金融必然会成为发展重点,目前,我国绿色信贷余额、绿色债券一直在发展,同时,2013年以来,我国已有7个试点碳市场先后启动,不过,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月度成交量仍较小,发展空间巨大。

张晓燕表示,第二个亮点是数字经济,数字经济是全球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新的发展引擎,从2017年到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稳步上升,但离第一梯队仍有一定差距,要发展数字经济,就必须谈数据,作为第五类生产要素,数据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凸显,但数据的要素市场是市场化工具,目前发展得还不够。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贺强在发表《中美政策差异对经济影响》的主题演讲时表示,疫情三年,对各国经济发展造成重大冲击,为应对疫情影响,中美两大经济体都采取了对应“救市”政策,但在具体的政策使用却存在明显的差异化,中国采取的是“供给侧”经济政策,美国的经济政策则属于“需求侧”。

“在这两种明显差异化的政策之下,出现了两个意料之外的结果。”贺强指出,一方面,美国消费大幅增长,需求不断扩大,但由于供应链、复工尚未完全恢复,导致供给出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得益于物美价廉的商品供应,中国的出口全年大幅增长21.4%;另一方面,由于美国国内商品的短缺引起了物价暴涨,美国通胀率在2021年3月突破了美联储长期控制的红线2%,到6月甚至达到了9.1%,这种严重的通货膨胀同样也传导给了欧洲其他发达国家。

在这种趋势下,美国迫不得已改变了货币政策,不断加息,虽然有一定的效果显现,但目前通胀率仍较高,贺强预计,后续美国仍会加息。

“每个经济体在不同的经济运行阶段都有一个主要的问题或者说主要矛盾,当经济的主要矛盾产生了,政策就必须要为解决主要矛盾服务,因此必须要推出相应的政策。而经济的主要矛盾出现了转换,我们的重大政策也必然要出现转换。”贺强坦言,美国和一些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遭遇全面逆转,主要原因是这些国家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由经济疲软和低迷转化为高通胀。但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尚未发生根本转化,正在逐渐震荡中复苏,中国经济的未来充满希望。

民营上市公司发展是未来资本市场的基础

“目前上市公司60%的利润是国有控股创造的,30%是民营控股上市公司创造的。我有一个判断,民营控股上市公司的利润超过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利润是一个时间问题。”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学术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黄运成在发表《推动A股中小市值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时表示,我国整个资本市场发展了32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发展的前十年,有1000家上市公司,其中国有控股占70%;第二个10年增加了1000家上市公司,国有控股和民营控股平分天下;第三个12年又增加了3000家上市公司,现在民营控股上市公司占了将近70%。所以,抓好民营上市公司的发展是未来的方向,也是未来资本市场的基础。

北交所投资者服务部资深执行经理杨艺新则发表了《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一流交易所》的主题演讲,他指出,北交所和新三板都是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都是值得大家关注和投资的,特别对一些机构来讲,新三板同样值得大家在里面选择有发展潜力的优质企业。目前新三板已经聚集了一批优势上市后备企业,未来北交所的市场发展空间比较广阔。

杨艺新表示,正如大家所知道的那样,北交所和新三板一起管理。受北交所开市带动,2020年以来申请北交所挂牌企业量质齐升,前几年申请新三板挂牌企业是397家,同比增长288%,其中245家公司符合北交所上市条件,占比62%,87家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0多家企业净利润超过5000万元,114家是由IPO排队企业转到新三板,将来以后也要转到北交所。

“在不断补充挂牌公司基础之上,截止到2022年底,新三板创新型公司达到1658家,一批优质的上市公司后备队伍充分建立,充分说明北交所和新三板协同发展的市场格局正在逐步形成,资本市场服务创新中小企业的主阵地的作用充分发挥。”杨艺新说道。

“过去一年国际形势错综复杂,短时间内我们认为是难以改变的,比如地缘政治持续紧张、俄乌冲突、中美大国博弈、印太战略围堵中国等等。”洪泰基金研究执院行院长孙惠在会上指出,关于全球经济衰退的声音此起彼伏,尤其是强势美元将经济衰退风险传导至其他国家,包括今年以来,全球通胀、加息频率都出现了历史性的罕见现象,包括带来的欧洲能源危机、粮食危机、美国制裁割裂全球市场、全球经济复苏预期的转弱。这些问题短时间内也会持续影响2023年整体的经济环境。

孙惠认为,对世界大多数经济体来说,2023年将比过去一年更艰难。中国经济增长短期内依旧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2022年我国消费市场面临疫情冲击、收入制约和信心不足三大挑战,导致消费市场呈现“弱消费+高存款”的特点,如今疫情冲击的影响在逐步瓦解,但收入制约和信心不足却需要长期修复。

不过,在孙惠看来,虽然未来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强,国内经济面临较大挑战,但中国经济依然有一些确定性值得投资者期待。例如全球产业链重构、科技创新和能源革命。

重阳投资董事长兼首席经济学家王庆则在会上指出,A股及港股市场可能已经构筑了未来2年至3年的中期底部,市场尽管短期可能仍有波折,但新一轮中级行情正在酝酿,市场可能迎来估值预期与盈利共同扩张的“戴维斯双击”。

在2023年具体投资策略上,王庆认为,随着经济活力的释放和市场风险偏好的提升,A股、港股均存在相当大的估值修复机会。其中,港股估值修复的空间可能大于A股,主要是受益于国内疫情放开、稳增长政策加码和美元流动性缓和。

“投资结构上,我们最看好兼具短期复苏弹性和长期成长逻辑的公司,特别是科技自立自强领域的相关公司。同时,疫情后相关主题仍有很多可以深入挖掘空间,这不仅包括疫情后可能的报复性消费领域,也包括疫情后某些行业可能的补偿性投资,以及疫情期间行业供给格局明显改善的领域。”王庆说道。

中国民生银行公司业务部总经理周晓在会上《践行绿色金融,助力高质量发展》发表主题演讲会上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到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当中,绿色发展成为整个发展理念重要部分,描绘了双碳战略目标和统筹推进。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动绿色发展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新时期绿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绿色金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周晓表示,近年来我国在绿色金融领域开展了很多探索,逐步建立起了三大功能五大支柱的管理框架,确立了绿色发展体制机制,有效支持我国经济绿色转型。

“民生银行愿与社会各界一道,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综合运用信贷、债券、理财、资管和碳金融、数字化等多种工具一起加快推进绿色产业的发展和低碳转型,积极引导绿色消费和低碳生活方式,为双碳战略实现和绿色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周晓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