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分享
分享好资源

退市新规落地逾两年 “空壳”“僵尸”公司加速出清

退市新规落地两年多来,“僵尸”公司和“空壳”公司加速出清,继2021年的17家公司被强制退市后,2022年A股市场共有42家公司被强制退市。业内专家表示,退市新规实施后,资本市场退市制度建设不断完善,退出渠道不断畅通,“应退尽退”成为共识,常态化退市机制加速形成。

强制退市公司数量创新高

Wind数据显示,2022年,沪深两所共有42家公司被终止上市,数量创新高。其中,有40家公司触及财务类强制退市指标、占比超九成,另有一家公司触及重大违法类强制退市指标,一家公司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指标。

监管层面,监管部门严格执行退市新规,坚持应退尽退。一方面,从严监管年末保壳交易及业绩预告,仅2022年11月以来,已有数十家上市公司收到证券交易所下发的问询函,要求公司就财务数据异常情况进行说明等。2021年末至2022年1月,上交所就沪市27家公司发布的债务抵消、资产捐赠等实施保壳交易、业绩预告等异常情形发出问询函或监管工作函。严格监管之下,八家公司在业绩预告阶段即锁定退市。另一方面,不断强化信息披露与交易监管联动监管,坚决打击炒小炒差行为,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2022年,交易所将退市股监管纳入整治投机炒作重点工作,持续督促退市公司进行风险提示。其中,沪市18家退市公司发布188次风险提示公告,充分释放风险。

退市新规严格执行之下,资本市场生态进一步优化,常态化退市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以沪市为例,2022年沪市首批退市股退市整理期内,投资者参与度有所下降,平均每只退市股买入账户数量2278个,较前两年下降17.88%。个股涨停次数明显减少,平均每只退市股涨停次数1.4次,较前两年下降35%。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退市新规的实施,一方面,通过清退财务指标不达标的公司,完善了优胜劣汰的机制,保障了我国资本市场的整体质量,有助于提升市场活跃度和保护投资者实际利益;另一方面,也通过清退涉及重大违法的公司,为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敲响警钟。

申万宏源首席市场专家桂浩明也表示,退市新规实施两年来,对有重大违规违法行为的公司强制退市,对于推动鼓励上市公司规范经营,整体提高上市公司的管理质量和治理结构,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常态化退市机制加速形成

当前,监管层不断深化退市制度改革,完善常态化退市机制,优化监管生态。

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在退市改革中,坚持“应退尽退”,拓宽多元退出渠道,努力做到既要“退得下”,又要“退得稳”,促进市场优胜劣汰。

证监会近日出台的《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在出口端,要巩固深化常态化退市机制,在强化制度执行上持续发力,确保退市改革执行不走形、不变样,坚决把“空壳僵尸”和“害群之马”清出市场;优化上市公司破产重整制度,支持符合条件且具有挽救价值的危困公司通过破产重整实现重生。

沪深交易所发布的新一轮“提质”方案中,也将深化退市制度改革放在突出位置。其中,上交所提出,严格退市监管,巩固深化常态化退市机制,加快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生态。深交所提出,畅通多元化退出渠道,坚持“应退尽退、能救早救”,确保“退得下、退得稳”。

当前还有不少公司存在退市风险。近段时间,*ST计通、*ST泽达、*ST紫晶等多家公司纷纷公告称,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公司可能触及重大违法类强制退市情形。而根据Wind数据,目前,面临财务类退市风险和规范类退市风险的上市公司有数十家。业内人士表示,退市新规实施两年来,常态化退市理念已成为共识,常态化退市机制正加速形成,退市渠道也将更多元化。

“预计在2023年,资本市场退市制度有望进一步得到巩固,退市渠道可能会更加多元化,财务指标不达标或违反法律法规的公司有望被及时清退,退市机制的完善也有望提振A股市场活力。”明明说道。

桂浩明也认为,2023退市公司数量或将继续增加,怎样严格执行退市制度,让不符合条件的企业应退尽退,对于改善资本市场的生态、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有直接影响。对投资者来说,应该注意公司退市风险,不要盲目炒作低价股、垃圾股,还是要坚持价值投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