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分享
分享好资源

6天4涨停!东北制药年产能133亿片,去年净利率仅1.17%

12月20日上午,东北制药再次一字涨停。

这是近6个交易日,东北制药录得的第4个涨停,累计涨幅为36.86%。目前股价为8.54元/股,最新市值为122.5亿元。

消息面上,此前,东北制药因“20片退烧药仅售2元”广受关注,低廉的价格令网友直呼其为良心企业,有社会担当。近期,东北制药披露了一则最新消息,公司因违反垄断法将被罚1.33亿元。对此,有网友称,这得卖多少药才能挣回来呀?

时间财经以投资者身份致电东北制药,公司证券部一位工作人员回应称,目前罚款还未实际缴纳,一切以公司公告为准。

对于公司已加大对乙酰氨基酚片产能,是否可能将该产品卖到其他区域,该员工称,不排除公司后续会根据药品产能和疫情情况进行扩大区域销售,但目前消费者还是只在东北地区的东北药店线下排队购买。

年产能133亿片

不久前,对乙酰氨基酚片被列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常用药参考表》发热症状常用药物。在多款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常用药陷入涨价潮、一药难求时,社交平台上一名网友分享的2元钱就能买到20片对乙酰氨基酚片视频,让东北制药一夜爆红,多次上热搜。

对乙酰氨基酚片是一种解热镇痛类的非处方药,俗称扑热息痛,主要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也可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偏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痛经等。

此前有报道称,由东北制药生产的对乙酰氨基酚片已在市面上销售数十年,但从未进行过涨价,一直保持着2元20片的售价。19日,东北制药也对外表示,正加班生产对乙酰氨基酚,以全力完成保供任务。

官网显示,东北制药前身为东北制药总厂,建于1946年,1996年在深交所上市。2018年以来,方大集团通过混改成为东北制药上市公司控股股东。

东北制药拥有化学原料药、化学制剂、医药商业、医药工程、生物医药等主要业务板块,拥有原料药、制剂两大生产基地,制剂生产基地占地18万平方米,拥有生产线30余条,年产能133亿片。

东北制药主要生产维生素系列药品、抗感染系统用药、妇产科系统用药、消化系统用药、泌尿系统用药、抗病毒系列用药、心脑血管系列用药、镇痛镇咳系列用药、生物诊断系列、大健康领域系列等十大系列。

据12月18日最新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榜单,东北制药排名第57名。

去年净利仅为1.17%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12月13日,东北制药公告称,收到了来自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下发的《行政处罚告知书》。

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认为,公司于2018年11月至2019年6月期间滥用在中国左卡尼汀原料药市场的支配地位,实施了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左卡尼汀原料药行为,违反《反垄断法》,构成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商品行为。

根据修改前的《反垄断法》以及《行政处罚法》规定,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公司从轻处罚,拟对公司处2018年度中国境内销售额百分之二的罚款,共计1.33亿元。

东北制药表示,上述处罚金额占公司合并报表范围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营业收入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比例分别为1.63%和134.31%。本次处罚是针对公司2018年11月至2019年6月期间发生的业务行为,公司已自收到反垄断立案调查告知后立即根据国家相关部门要求整改。

可见,东北制药的这一罚款或将超过公司一年净利。据公司财报,2019年至2021年,公司营收分别为82.20亿元、73.84亿元、81.45亿元,近5年来基本维持在70亿元上下波动。

但公司净利波动却较大。近三年,东北制药净利分别为1.740亿元、1226万元、9903万元,可见2020年公司净利大幅下降92.95%。彼时,公司公告称,受疫情影响,销售不达预期。

此外,与其低价的乙酰氨基酚片给消费者印象一致的是,公司净利润率确实不高。2019年至2021年,公司毛利率为43.58%、39.16%、39.49%,但净利润率分别为2.07%、0.15%、1.17%。

不过,东北制药在今年打了个“翻身仗”。财报显示,东北制药2022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65.69亿元,同比增长7.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12.8亿元,同比增长402.55%。

东北制药原料销售公司总经理李立此前接受采访称:“我们全员聚焦终端,今年前三季度成功开发了多家跨国大型终端客户,未来还会在精准开发客户方面持续发力。”

东北制药制剂销售公司市场部副部长袁启龙介绍,“我们以抓纯销为手段,全力降低库存,促进产品良性循环。实现了销售最大化,确保指标完成进度无偏差。”

值得注意的是,从财务数据上看,东北制药近三年的销售费用保持在20亿上下,但研发费用对比来看则略显不足,公司三年财报数据,东北制药的研发费用均不足一亿。

一位业内人士对时间财经表示,实际上,东北三省多家上榜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的药企,普遍存在研发投入不足的问题,此外,这与公司并非定位为创新研发药也有关系。(北京时间财经 陈世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