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分享
分享好资源

年底频见基金清盘,今年来已203只基金退场,超千只基金已濒临5000万清盘“红线”

财联社12月6日讯(记者 闫军)数以万计的公募基金市场“马太效应”增强,“迷你基”清盘仍在继续。

12月6日,华安新瑞利基金发布公告称,经持有人大会表决,通过了该基金终止运作的议案,接下来将进入清盘流程。同日,华安旗下的另一只基金华安安禧灵活和银华信息科技量化也公告表示,将于近期举办持有人大会,表决基金终止议案。

据财联社记者统计,截至12月6日,今年以来已有203只基金清盘,较去年同期减少20%。其中,混合型基金清盘数量最多,达79只。此外,债券型和股票型基金分别有70只和46只清盘。

从清盘原因来看,规模不足经持有人大会审议通过进入清盘较普遍,不过也有基金公司表示,在基金成立之初可能规定基金规模不满足要求时,进入清算并终止,无需召开持有人大会即可清盘。

基金清盘现象并不少见,基金公司对于“迷你”基的处置也越来越果断。有基金公司相关人士指出,当前基金数量超过万只,同质化基金繁多,优胜劣汰才是行业发展的健康机制,对规模较小的基金进行清盘,也有利于公司将资源聚焦在优势产品上做大做强。此外,“迷你”基净值变动受市场影响更大,清盘也是从保护投资者角度出发的选择。

年内203只基金清盘

时至年末,“迷你”基处置也在加快,12月6日,华安基金连发两只基金的运作公告:一是基金持有人大会通过了华安新瑞利的终止议案,基金进入清盘流程;二是,华安安禧灵活也将于2023年1月10日进行表决审议华安安禧灵活的终止议案,不出意外,该基金也将于明年1月进入清盘。

进入年底以来,基金公司对“迷你基”的处置力度加大,截至12月5日,已有华润元大景泰、长城中债1-5年国开债、第波动ETF联接A、汇安丰裕、策略和农银汇理永乐3个月等多只基金开始清算。

财联社记者统计显示,截至12月6日,今年来已有203只基金清盘,较去年同期减少20%。其中,混合型基金清盘数量最多,达79只。此外,债券型和股票型基金分别有70只和46只清盘。

今年来看,11月清盘基金最为密集,多达36只基金进行了清盘。考虑到年底业绩考核以及明年的产品布局、发行节奏等问题,当前的时间节点也是基金公司清盘的高发期。

从基金公司清盘数量角度看,建信基金和民生加银基金年内清盘数量最多,均有10只,嘉实基金和长盛基金紧随其后,各有7只进行了清盘。

一般而言,根据相关法规,基金合同会根据要求设定清盘线,若连续45、50、6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或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达不到200人,可按基金合同召开持有人大会表决是否终止运作,或有的基金合同直接规定,可以无需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直接按照约定程序进行清算并终止。

净资产5000万元也成为衡量基金清盘的“红线”,如果长期不满足该标准,则需要考虑是否续作、转型或者直接清盘。

有基金公司相关人士指出,“迷你基”净值变动受市场影响更大,清盘也是从保护投资者角度出发的选择。市场上也有相关案例,金鹰添荣纯债近一年来持续处于下跌状态,近一年收益率为-30.53%,净值仅剩0.7224。

对于纯债基金造成这一惊人跌幅的原因,有分析人士指出,在于规模过小,该基金C份额规模约为1000万元,投资收益已经无法覆盖运营等固定费用提取,因此基金净值并不跟随其持仓的国债利率走势,而是持续下跌。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该基金并未有清盘计划,就在9月28日,其公告称通过持有人大会通过了基金的续作议案。

1040只基金挣扎于“红线”以下

除了清盘公告,近期清盘预警提示以及终止运作的持有大会公告也频繁发布。12月以来,除了华安安禧灵活,还有银华信息科技量化、中融量化精选混合、建信沪港深粤港澳大湾区ETF、银华中证央企结构调整交易型开放式指数等多只基金发布召开持有人大会表决基金终止合作的公告。

未来,或许还有更多基金在清盘路上,根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6日,全市场还有1040只基金规模在5000万红线以下,其中457只已经低于2000万元,成为未来清盘的主要观察对象。

上述规模数据,除了ETF基金规模实时更新,多数为今年三季度的规模,从净值异常波动等角度也可以考量基金规模情况。

以中科沃土沃安中短利率为例,11月24日以单日24.49%净值涨幅登上收益榜首,导致净值大幅上涨的原因并非是持仓债券的收益,而是因大额赎回导致净值异动。对于机构资金占比较高、整体规模又较小的基金而言,机构因市场判断或自身需求进行大额赎回时,对基金净值波动影响较大。对于投资者而言,需警惕此类“大进大出”的基金产品。

无独有偶,在今年11月债基挤兑风波中,富荣中短债基金也“受伤”颇深,因赎回踩踏,该基金在11月21日单日跌幅达到12.07%,并创下债基单日跌幅之最,引发更多的赎回,这只三季度规模为49.52亿元的债基当前规模几何,还需等年报知晓。

显有“迷你基”翻盘案例

业绩不佳、产品同质化等原因都是造成基金规模越做越小的原因,对于“迷你基”也并非只有清盘,不少基金公司从产品布局的角度,采取对“迷你基”进行转型或者持营保壳等举措。

今年转型较为成功的是诺安两只基金,明星基金经理蔡嵩松分别于今年7月、8月接手了和两只“迷你基”,到三季度末,混合的规模从二季度末的0.01亿元升至1.05亿元;诺安积极回报则从二季度的0.62亿元提升至1.28亿元。明星基金经理对基民的号召力再次得到验证,两只“迷你基”也得以保壳成功。

对于“保壳基金”而言,短期可以通过持续销售营销、明星基金经理号召力等因素实现规模增长,但是长期来看,业绩表现才是基民是否跟随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