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分享
分享好资源

刚辟谣,就官宣!被砸跌停

中国基金报记者 文夕

此次是中天科技第二次将海缆业务推向资本市场。在上一次,提交申请短短3个月过后,中天科技便又火速撤回申请,二级市场股价并未出现大幅波动。但此次市场反弹情绪颇大,不少中小投资者放言在股东大会上投出反对票,这也令这一“A拆A”计划面临较大不确定性。

前脚辟谣 后脚公布

公告显示,中天科技11月24日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启动分拆子公司境内上市前期筹备工作的议案》。根据总体战略布局,结合子公司中天科技海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天海缆”)的业务发展现状,公司董事会授权公司及中天海缆管理层启动分拆中天海缆境内上市的前期筹备工作。

资料显示,中天海缆主要从事海缆、陆缆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业务。而且此次并非中天科技第一次将中天海缆实施证券化。

早在2020年9月,中天科技便首次启动筹划分拆中天海缆上市计划。2021年5月,中天科技海缆向上交所提交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的申请材料并获受理。但后续因自身经营情况和资本运作规划等原因,中天科技在8月27日又闪电般终止分拆上市计划,并撤回上市申请。

有意思的是,中天科技11月14日曾在互动平台表示,自海缆分拆项目终止后,公司没有审议过分拆中天海缆上市的事项。但是在短短10天后,这一计划便公之于众。

显然,对于海缆龙头这一拆分计划,投资者并不买账。25日早间开盘后,中天科技股价一字跌停,截至目前市值为587亿元。有投资者直呼“受到欺骗”,表示此前公司还针对该计划出面辟谣。亦有投资者认为,“中天科技将最优资产分拆出去,有损中小股东利益”。

近期“A拆A”案例并不少,日前锂电龙头赣锋锂业(002460)也宣布将旗下动力电池业务平台赣锋锂电拆分在创业板上市,但并未在二级市场引起太大波动。

海缆业务成主角

实际上,从业内方面看来,中天科技目前已形成光通信、电力传输、海洋系列、光伏储能业务布局的结构。而近两年,中天科技的主要的成长逻辑是风光储占比的持续上升,这也带动公司业绩增长,其中海缆业务是绝对主角。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天海缆营收为45.94亿元,同比增长16.57%,净利润达到5.86亿元,同比增长9.12%。从表面上看,增长幅度并不大,但实际上这一业绩建立在去年风电“抢装”的基础之上。

今年是海风取消国补的第一年。不少海上风电项目在2021年底“抢装”,在一定程度上透支了今年的订单预期。

但在过去两年内,中天科技海缆业务实现爆发性增长。2021年,中天科技海洋系列营收规模达到60.7亿元,较2020年的26.7亿元,增长127.34%。而在2019年,该部分业务规模仅为12.77亿元。也就是说在两年间,这项核心业务增长了近4倍。

因此,海缆业务在中天科技总营收中的占比从2019年5.38%,一跃至2021年的20.4%。截至今年年中,中天科技直接持有中天海缆85.67%股份,同时间接持有中天海缆3.38%股份。

受益于海风高景气度

中天科技海缆业务爆发性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近年来海上风电的高景气度。截至22年7月末,国内已公布“十四五”规划的海风装机容量接近80GW,为截至2021年底累计装机量的两倍以上,海风持续高景气。

而且在海外方面,主要风电市场如欧洲和东南亚规划大力拓展海风市场。今年5月,丹麦、德国、荷兰、比利时四国表示到2030年海上风电规划装机至少达到65GW。据全球风能理事会数据统计,截止到2021年底四国累计装机15.3GW,预计2022-2030年复合年均增长率达17.4%;到2050年将四国海上风电装机增加10倍,至少达到150GW。

市场普遍认为,2022年是海风迈入长周期景气第一年。

这也极大刺激了海缆需求,光大证券一份研报预计,2022-2025年中国海缆新增市场规模为84、122、166、210亿元,市场空间大且竞争格局优,CR4超过90%。对于中天科技而言,其海缆销售额目前市占率第一,占比高达37%。截至2021年底,公司海洋系列业务在执行订单约70亿元。

投资者放言否决计划

事实上,将这一拥有高增长预期的业务从公司拆分出来,也是令投资者不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天科技方面此次表示,本次分拆上市尚处于前期筹划阶段,待公司管理层完成前期筹备工作后,公司董事会还需就分拆上市是否符合《上市公司分拆规则(试行)》等文件的要求作出决议,并提请公司股东大会批准。

而且,公司方面也成,本次分拆上市不会导致公司丧失对中天海缆控制权,不会对公司其他业务板块的持续经营构成实质性影响,

但对于此次拆分计划,不少中小投资者仍不买账,甚至放言将在股东大会上提交反对票。因此,这项计划最终能否实施,目前看来,尚存较大不确定性。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