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分享
分享好资源

“白刃”元宇宙:Meta向左,苹果向右

对苹果来说,2022年或许是平淡的一年。iPhone14系列称不上惊喜,供应链也频频出问题。而明年的苹果,可能要迎来一个重磅产品——混合现实头显。这也是被外界看作元宇宙入口的产品。不过,虽然元宇宙之火早已轰轰烈烈,入局者更不乏大佬巨头,但在这个“烧钱黑洞”里,谁都只是初学者。比如刚刚经历了万人大裁员的Meta。

MR头显明年上线

当地时间13日,据彭博社报道,苹果的下一款主要产品——混合现实(MR)头显,可能明年会面世。这款头显被称为“Apple Reality Pro”,定价在2000美元到3000美元之间,将运行名为realityOS的新操作系统,其中将包括Messages、FaceTime和地图等苹果核心应用的MR版本。该操作系统首个版本代号为Oak,正在进行内部收尾工作。

此外,该设备的摄像传感器还可扫描用户双腿,使虚拟人物形象也能反映用户的腿部动作。相较之下,Meta的元宇宙平台上,用户形象一般只有上半身,因为设备无法扫描用户腿部动作。

来风未必空穴。有太多信息都在佐证苹果从很早就开始研发AR设备——专利、收购、供应链、招聘。眼下硅谷寒气逼人,但是苹果头显团队却热火朝天。刚刚过去的周末,他们一口气发布3个岗位招聘,全部面向AR/VR应用开发。

事实上,今年6月,苹果WWDC 2022大会发出宣传海报时,就有人猜测苹果将会发布自己的头显设备,因为在当时发布的海报当中,有一个戴着眼镜的小伙子形象。而这个眼镜就被认为是苹果最新的AR设备。但是最后WWDC大会一直到结束都没有发布任何有关的产品。

互联网时评人张书乐表示,苹果在AR和VR上布局多年,也积累了大量的人才、专利和相应的产业链准备。其实早就可以推出头显来抢跑,但正如苹果一贯的风格,像苹果汽车一般,不到自己满意并有颠覆感,不会将一个试验品丢到市场上让用户试错、消费苹果的技术范式美誉度。

谁的元宇宙

外界普遍认为,苹果头显将在2022年秋季和2023年夏季之间的某个时刻官宣,并于2023年正式向消费者出售。这也是2015年Apple Watch发布以来,苹果首次开启一条全新的产品线。同时,这款头戴设备将使得苹果与行业领先的VR设备供应商Meta展开更激烈的竞争。

目前,Meta在头显方面称得上是一家独大。根据IDC的数据,2021年,全球AR/VR头显出货量达1123万台,同比大增92.1%,其中VR头显出货量达1095万台,年出货量正式突破1000万台的奇点。而截至今年6月,Meta占据了全球VR设备市场的90%份额。

对于产品布局以及发布时间,北京商报记者联系了苹果公司,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不过,张书乐认为,该产品短时间内提前推出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在产能上和产业链构架上还需要时间,以及在配合头显的硬件生态、辅助软件以及更为重要的呈现内容准备。其中不止是视频,还有游戏,更需要在发布会后让苹果生态影响下的众多参与者绽放脑洞和全速“备货”,百十来天的准备期其实很短。

除了硬件外,软件系统也是无法忽视的领域。有分析人士表示,以苹果的野心,不会仅限于出售硬件设备,肯定想建立一个涵盖硬件、软件和服务的“元宇宙生态”。

互联网分析师杨世界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从用户到开发者再到从业人员,所有人都在等待苹果的靴子落地。一方面大家都知道现在的头戴设备都不够好,产品交互上尤为突出;另一方面,在整个科技行业谈产品设计、谈用户体验往往都离不开苹果。苹果在产品设计上的权威、对供应链的掌控以及资金的投入都是别人无法超越的存在。

还是好时代吗

在Meta、谷歌、微软等一众科技互联网企业抢跑之下,苹果的产品却一再延迟。如今,苹果终于到来,但元宇宙的故事似乎没那么吸引人了。

一年前,Meta通过“改名换命”的方式选择All in元宇宙,是为了给自己现有业务寻找一条新的出路。一年后,元宇宙却成为Meta棘手的难题之一。Meta的核心广告业务受到苹果隐私策略调整和全球经济放缓的双重影响,股价已经从高峰下跌了超过70%,损失超过7300亿美元的市值。

还有持续扩大的亏损。负责元宇宙软硬件的Reality Labs部门今年以来已经亏损了94亿美元,同时已经发售两年的Quest 2也出现了销售疲软,营收仅为2.85亿美元,远远低于分析师普遍预期的4.06亿美元,也低于二季度的4.52亿美元。

押宝元宇宙失败,也被视为“硅谷小神童”扎克伯格职业生涯的滑铁卢。由此,Meta也开始了轰轰烈烈的万人大裁员。当地时间9日,Meta宣布将裁员1.1万人,约为团队规模的13%,为该公司历史上首次大规模裁员。

对于元宇宙的现状,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元宇宙产业委员会执行主任于佳宁指出,VR设备仅仅只是元宇宙的入口,元宇宙的应用还在不断探寻和发展中,它的爆发将取决于其他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融合创新,是一个相对比较长期的旅程。这也导致了许多用户对Meta的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

事实上,这不仅仅是Meta的心病,也是整个行业的软肋。“对于任何一个新趋势而言,其发展速度都看似迟缓,处于沉默且不被人看好的探索期。市场对新趋势的反馈都会存在一段时间的阵痛期。”于佳宁坦言。

至少目前,在元宇宙里,还没有一家厂商能够真正独当一面。芯片、硬件、交互,都是一次从零开始的征途。扎克伯格不久前也袒露出这种行业拐点的焦虑——“我每天都在战壕里”。

北京商报记者方彬楠赵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