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分享
分享好资源

华强北充电线大佬绿联科技冲刺IPO 创业板定位被重点问询

作者:七佰

“华强北”,这个1.45平方公里的商业区,记录了数十位亿万富翁的商业传说,从这里,走出了腾讯、金蝶、大族激光、海能达等一大批创新巨头。激荡数十年,它见证了中国消费电子产业的辉煌发展。

近期,坐落在华强北的深圳市绿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绿联科技”)冲刺创业板IPO,且已回复二轮问询。

绿联科技成立于2012年,产品包括传输类、音视频类、充电类、移动周边类、存储类五大系列,包括扩展坞、集线器等传输类产品;高清线、音频线、音视频转换器等音视频类产品;充电器、充电线、移动电源等充电类产品;手机平板支架、保护壳、保护膜等移动周边类产品;私有云存储、磁盘阵列存储柜、移动硬盘盒等存储类。

绿联科技计划发行不超过4150万股,拟募集15.04亿元,投向“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智能仓储物流建设项目”“总部运营中心及品牌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电商红利消退亟待转型

2019年至2021年,绿联科技营业收入分别为20.45亿元、27.38亿元、34.46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5亿元、2.98亿元、2.97亿元,同期线上销售额占比分别达到74.84%、72.73%、68.66%。

绿联科技的爆发源自手机市场的一个变化。2020年10月,苹果以环保为由宣布新IPhone将取消附赠充电头和耳机。随后,华为、三星、小米等一系列厂商迅速跟进,执行不附赠充电器的环保策略。

绿联科技成为这一举措的受益者之一,凭借原装配件的平替,成为3C消费电子市场崛起的新势力。

借助电商的东风,绿联科技快速发展起来,其主要的线上平台包括天猫、京东、亚马逊、速卖通、Shopee、Lazada 等。可以说,绿联科技通过早入场、早布局吃尽了电商红利。

与国内大部分品牌执着于本土市场不同,绿联科技早早布局了海外市场。

随着亚马逊在中国“由卖转买”的策略变化,海外市场成为众多中国品牌快速发展的风口。同时,不同于其他消费电子产品,绿联科技的产品以纯硬件为主,在“审查”上更容易通关。

凭借海外电商的风口,绿联科技再次迎来发展契机。招股书显示,2019-2021年,绿联科技来自亚马逊的营收金额分别为6.41亿元、9.78亿元、11.49亿元,占营收的比例分别为31.39%、35.83%、33.41%。

从华强北一路走到亚马逊,不得不说绿联科技每一次都能踩到发展的节拍,从华强北的代工档口华丽转身为“国际大牌”。

但随着电商红利的逐渐消退,电商平台服务成本随之增加,绿联科技的运营成本自然也跟着上涨。虽然每年的营收增长,但净利润却是下滑的。

招股书显示,2019-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绿联科技的平台服务费分别为12813.40 万元、19145.71 万元、23361.45 万元、11338.78 万元,占各期线上B2C 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8.85%、10.12%、11.01%、10.58%。同期,绿联科技物流成本分别为3.07亿元、3.95亿元、4.37亿元、2.15亿元,占主营业务成本比例分别为23.37%、23.36%、20.23%、19.04%。

对于以电商销售为主的绿联科技来说,仍将面临电商平台费用及物流成本大幅上涨的风险,因此,在这个背景下,绿联科技亟待转型。

创业板定位被重点问询

两轮问询中,深交所的第一个问题都是核心技术与创业板定位。

对此,绿联科技回复称,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经验积累,该公司在行业通用技术、标准的基础上,通过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方式,在科技消费电子领域的工业设计、硬件设计、软件研发、工艺制造等方面掌握多项核心技术。

同时,绿联科技表示将高度重视科技研发及技术创新,掌握多项核心技术成果,满足“创 新”的特征。

事实上,绿联科技的研发投入占比并不高。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其研发费用分别为0.65亿元、0.95亿元、1.5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17%、3.47%、4.54%,累计研发投入合计约 4.00 亿元。

11月1日更新的招股说明书显示,绿联科技已取得 12 项发明专利、202项实用新型专利和 1083 项外观设计专利,相关技术成果已广泛应用于该公司的产品中,但其12项发明专利中,其中有6项为继受取得。

对此,绿联科技在回复二轮问询中表示,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产品创造、设计创意,该公司在不断提升产品性能的同时巩固并提升了竞争优势,具备创新、创造、创意特征,符合创业板定位。

生产依赖外协 多款产品存质量问题而下架

在外协生产为主的生产模式下,品控成为绿联科技的又一难题,尤其是在追求性价比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

招股书显示,绿联科技产品生产以外协生产为主,自主生产为辅。2019年至2021年,外协生产占比分别为75.78%、76.10%、75.62%,外协产品采购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比例分别为 74.91%、56.02%、58.22%。

外协生产固然可以做到高效出货,但管理上始终难以尽善尽美。事实上,绿联科技的产品质量问题,包括众多不合格和投诉产品中都有外协的身影。

绿联科技披露,2019年9月,有6起因产品质量瑕疵被迫下架、召回部分产品的情况。

面对外协的不确定性,绿联科技在回复中表示,会不断完善内部质量控制。招股书显示,绿联科技此次IPO拟募资15.04亿元,其中5.5亿元将用于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

从华强北走出的绿联科技能否成功上市呢?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