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分享
分享好资源

坚定看板块底部反转机会,这家深耕多年的CGT CDMO特色药企

今天医疗板块出现高开低走,康希诺差点出现天地板,这可是一天30多厘米的波动,上午追涨的可就惨了,如何看医疗板块下午的回落,医疗板块还有没有机会?

今天上午生意医药板块的大涨源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 听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汇报 研究部署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内容上尤其提到要大力推进疫苗、药物研发,提高疫苗、药物有效性和针对性”,有效性就是说明了药品疫苗要对症、管用,要见效;针对性就是要针对变异的病毒毒株做出快速反映,以变应变去,全力攻关。应该是对药物、疫苗研发提出了新的、具体的目标任务。这条重磅消息可以说对新冠药物研发和医药板块有刺激。而下午的回落,有可能是周五,有些短线资金的获利回吐,毕竟康希诺等疫苗公司,从我们10月初开始讲到现在已经从110到295,一个月涨幅接近三倍,短期投机资金选择周五落袋为安是正常的。目前医疗板块仍然处于底部,我们仍然坚定的看好医疗板块的反弹,只是投资人不要追涨而是关注低估的公司。

另外,今天上午,上海举行2022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新闻发布会,2022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将于11月14日至18日在上海举办。今天发布会活动里,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吴金城表示,将瞄准新型小分子药物、新型疫苗、新一代抗体药物等重点赛道,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比如在重大项目建设签约上。今年至今上海市新开工生物医药产业重大项目32个,投资金额近80亿元,其中包括碧博生物的大规模CDMO综合平台二期,伯杰医疗产业基地建设项目,直观复星总部及产业化基地,和黄药业研发能力和生产质量提升改造项目等。未来预计可新增形成超200亿元产业规模,为加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今年新签约生物医药重点项目42个,投资额368亿元。

再比如产业融资上,今年以来,上海市生物医药领域有11家企业登陆科创板,涉及创新药研发、CXO、体外诊断、医学影像等多个领域,并创造了多项“第一”。比如,细胞培养基第一股奥浦迈、超级抗生素第一股盟科药业、医疗器械第五套标准第一股微电生理、基因治疗CDMO第一股和元生物等。CDMO企业得到了深度的发展。

今天来看看和元生物这家基因治疗CDMO第一股。关注这家公司的几个理由:

国外及国内市场空间大

根据Frost & Sullivan的测算,全球的CGT市场空间会越来越大,如今已从2016年的0.5亿美元迅速提高到2020年的20.8亿美元,未来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势态,预计将于2025年突破300亿美元大关。与此同时,我国CGT市场空间也很大,2020年后迎来快速发展,根据预测,我国 CGT 的市场空间将在2025年达到 178.9 亿元。

国内处于早期研究,但是研发参与度高

国内研究及成果都处于早期,已经上市的产品较少,但是研发参与度高,临床试验量大涨,从产品上来看,2003 年,全球首个基因治疗药物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今又生)在国内获批,后续多个CGT产品陆续获批。目前,FDA 已批准 8个基因治疗药物,其中5个是 CAR-T,2个是病毒载体疗法,1是为溶瘤病毒疗法。目前在我国获批上市的CGT药物共有4款,包括两款溶瘤病毒,两款CAR-T。2021年6月我国获批了复星凯特的CAR-T产品阿基仑赛注射液,阿基仑赛注射液是一种自体免疫细胞注射剂,由携带CD19 CAR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进行基因修饰的自体靶向人CD19嵌合抗原受体T 细胞(CAR-T)制备。

2021年9月获批了药明巨诺的CAR-T产品瑞基仑赛注射液,也是国内首个获批的1类CAR-T、全球第6款获批上市的CAR-T产品。瑞基仑赛注射液是在美国Juno公司 JCAR017的基础上,由药明巨诺自主开发的CAR-T产品。

从研发参与度上来看,从2015 年开始,我国的CGT疗法临床试验数量大步伐的前进,根据深圳发改委发布的数据,截止2022年5月,全球细胞和基因治疗临床实验数量已达到2261项,中美牢牢占据第一梯队,其中美国1169项,中国547项,法国、西班牙、加拿大等国占据第二梯队。

国家频发政策文件大力支持

国家对CGT研究支持力度很大,发了很多相关政策,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要加强基因组学研究应用、生物药等技术创新。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本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支持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高端生物制品;鼓励通过合同生产组织(CMO)或合同研发生产组织(CDMO)方式,委托开展研发生产活动。

还有一些《人基因治疗研究和制剂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细胞治疗产品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溶瘤病毒类药物临床试验设计指导原则(试行)》、《免疫细胞治疗产品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试行)》、《基因修饰细胞治疗产品非临床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征求意见稿)》等细分领域政策文件都显示出了国家对这方面的大力支持。

病毒载体的生产对 CDMO 产业依赖度高

做CGT研究的企业大多是初创型企业,在药物开发、临床申报至商业化生产各环节上,由于受到技术工艺等限制、GMP生产经验等等环节的影响,更加依靠CRO或者CDMO产业链配套的技术。

在这方面,根据ARM报告、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截至2021年7月20日,我国内CDE有产品临床试验公示的48家CGT研发药企里,有75.0%为初创药企。这也就给了能够做CGT研究的CRO或者CDMO药企市场机会。

另外,相关资料显示,病毒载体生产产能一度达到了供不应求的状态。病毒载体外包率远高于传统生物制剂,下游产品型企业则要很长的等待期。同时,病毒载体生产需要预留定金,说明了做这方面研究的CRO或者CDMO企业很吃香,比如Catalent和Thermo Fisher就出现了这种情况,均在未大批量投产的时候就拿到了客户提前支付的产能预留定金。

相对年轻且专长于病毒CDMO药企这家药企正好是做CGT CDMO服务的,是国内细胞基因治疗CDMO行业先行者,最近两个月,有超过十家券商研究机构出具了这家药企的深度研究报告,都是看好这家药企的赛道。

和元生物,相对年轻且专长于病毒CDMO药企,根据财报披露,和元生物建成了基因治疗载体工艺开发技术平台、质控研究技术平台等多个技术平台。打造了基因治疗载体开发技术,基因治疗载体生产工艺及质控技术两大核心技术集群,能够给新药企业提供覆盖多种主流疗法、贯穿药物研发生命周期的 CRO/CDMO 服务。

市场上也有一些药企涉足这个领域,像药明康德、博腾、凯莱英等等,和元生物应该是领先于金斯瑞生物科技、博腾生物等其他国内优秀的同行业公司。部分指标上和项目执行经验方面已达到或较为接近Lonza、Oxford BioMedica、Catalent等国际领先基因治疗CDMO药企。

和元生物具备1000平基因治疗产品中试平台,7000平基因治疗产品GMP生产平台(生产线:质粒1、病毒载体3、CAR-T2、建库3、灌装1),上海临港8w平米建设中,GMP生产线33条,反应器规模2000升。

从上半年财报来看,营收以及在手订单也不错,一个是基因治疗CRO 业务,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推出“元载体”新品牌、新服务,并克服新冠疫情对科研市场产生的短暂不利影响,快速响应需求变化,疫情过后采取各项弥补措施,上半年实现收入 2438.37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7%

另一个是基因治疗CDMO业务,虽受新冠疫情影响使部分项目里程碑交付略有延期,但整体业务继续保持较好增长态势,2022年上半年实现收入10690.6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7.98%。CDMO业务在溶瘤病毒、AAV基因治疗、细胞治疗及其他各业务领域齐头并进,同时开发了干细胞、NK细胞和mRNA等新型CDMO业务,业务空间进一步放大。

截止2022年上半年,CDMO累计新增订单超过13亿元,在手未执行订单超过35亿元。

很多人感到美中不足的是,和元生物的产业链没有全部打通,CRO、CDMO没有全部打通使用,CXO一体化平台做得不好,相比CXO一体化平台的药明康德等,还是有不足,做不到像药明康德那样用CRO客户为CDMO客户倒流。

从我国CDMO企业发展方向来看,CRO+CDMO一体化很多企业追求的方式,像凯莱英、 博腾股份、九洲药业等 CDMO药企都在进军CRO 业务,CDMO药企往CRO领域发展成为一个大趋势,好处是向前短的延伸能过更好的建立外包服务生态圈。实现客户和项目从前端CRO向后端CDMO的导流。从早期药物发现阶段开始就绑定客户,随着药物开发过程的推进提供不同阶段的服务。从药物研发、临床试验到申请上市、商业化,每一个环节的业务都能够给药企带来收入,随着新药研发进程的推进,会不断推高服务规模和业务收入。

但是并不是每一个CDMO药企都要做这种扩张,一体化进程过程需要太多的投入和时间,一般比较小的CDMO药企是很难做成的,若是一味的追求一体化建设,很可能会导致业务范围优势难以转化为规模效应。

所以中小药企如何在某个领域的专业做得好,那么特色化发展也给突围的方式。现在传染病、慢性病越来越多,需要治疗技术更新迭代快,一些药企会基于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特色的CXO服务。

如今的疾病出现的相比以前复杂,带有鲜明的“现代特色”,比如现在罕见病、肿瘤药物的研发,细胞、基因疗法等这类研究越来越多,那么拥有差异化和特色化的研发服务使得药企更容易获得市场和认可。

从去年全球研发情况来看,处于不同开发阶段的产品超过6000种,相比2016年增长了 68%。

研发比较热的方向大多聚焦于肿瘤、胃肠道和神经方向,这几类的研究产品数量相比2016年上升较为显著,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大部分的肿瘤在研产品都属于靶向疗法,超过40%的产品用于治疗罕见肿瘤,而这里面的细胞及基因疗法等新一代生物疗法数量呈现大增势头。

吕长顺(凯恩斯) 证书编号:A0150619070003。【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买卖依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