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分享
分享好资源

港股严重超卖 214家公司789亿港元回购史上最豪

证券时报记者 罗曼

投资人王凯如此调侃当下港股,“放眼望去,连一只像样的标的都找不到。目前的跌势跟公司基本面无关,资金是慌不择路地离场。”

美股持续上演史诗级的波动行情拖累香港恒指,导致其市况倍显低迷。恒指当前PE(市盈率)仅为7.4倍,正处于10多年来最低水平,甚至与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期间的水平相当。

思睿研究中国市场策略首席分析师洪灏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港股已经严重超卖,从数据来看,无论是相对强弱、还是高于其200日移动均线的成份股占比均处于历史最低水平之一。

股价下行,港股不少公司用真金白银回购自家股票以凸显投资价值。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31日,合计有214家港股上市公司耗资789亿港元实施股份回购,创港股有回购数据以来的最高纪录。

不过,高达789亿港元的回购金额,似乎依然止不住港股下跌趋势。港股底在哪里,似乎没人能回答。

港股严重超卖

10月24日,恒指收跌1030点,跌幅达到6.36%;10月31日,恒指再跌1.18%,报14687点,最新市盈率为7.4倍,已接近恒指历史PE最小值7.34,与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期间的水平相当。

跌势最大为恒生科技指数,年初至今累跌近50%,最新报2852.57点。值得一提的是,10月24日,恒生科技指数当日跌幅达到9.65%,而该指数在2021年2月最高达到11001.78点,当前点位较高位已经下跌超74%,成为全球股指跌幅最大者。

而恒生科技指数30只成份股,今年以来的股价表现尤为低迷。小鹏汽车、商汤、哔哩哔哩、明源云、万国数据、舜宇光学科技累计跌幅均在70%以上,瑞声科技、华虹半导体、阅文集团、金蝶国际、小米、腾讯、快手等跌幅在50%以上(表1)。

统计数据显示,港股最近3个月的日均成交额缩减至979亿港元,对应当前30.8万亿港元的市值,凸显成交低迷。

值得注意的是,港股卖空成交比近日明显上升。进入10月份,港股沽空率持续在历史高位徘徊。统计数据显示,港股20天平均沽空比率达到20%,是自2006年以来的历史高位。沽空比率越高,反映的是投资人看空股票资产未来价格,因此提前借券卖掉,然后在未来以更低的价格买回来还给券商,赚取其中差价(图1)。

当前港股总市值30.8万亿港元,2021年底港股总市值42.38万亿港元,不到一年时间市值蒸发近12万亿港元。当下港股主板所有股票的平均市盈率在8.8倍,投资人王凯说,“我知道估值低,但也很难说是否还会继续降低。”

洪灏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港股已经达到严重超卖程度,从数据来看,恒生指数无论是相对强弱,还是高于其200日移动均线的成份股占比均处于历史最低水平之一。”

王凯称,“放眼望去,我们不知道还能买什么股票,也无法预测市场走势,不确定的因素太多。市场资金出逃已经跟公司基本面无关,而是完全由情绪主导。港股的低估值问题由来已久,无法成为买入的理由。比如腾讯,目前已经跌到200多港元,但我依然选择观望。”

而这股抛售的力量来自何处?

洪灏向记者表示,香港外资券商的持仓市值正扶摇直下,而内地券商的持仓市值基本保持稳定,这种分化肇始于7月份之后。香港外资券商还在减仓,与内地券商的持仓分化背离。

市场逐渐见底?

洪灏向记者表示,地缘政治的影响、美国加大对中国半导体产业遏制、中美审计监管合作事项等,都影响着港股的表现;更遑论香港金管局在与美联储同步提高最优惠利率方面拖泥带水,并选择消耗外汇储备来维护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在如此这般的超卖水平上,诸多不利消息已经在价格方面有所反应。

“没有人可以告诉你港股什么时候能见底,鉴于美国市场对美国通胀前景仍然迟疑不决,市场情绪变幻莫测,美股的最后一波下行将会非常剧烈,这是很多人都没有准备好的,美国将继续成为其波动的源头之一。也就是说,港股在未来的一段时间还会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波动。因为香港金管局的利率、货币政策都跟美联储挂钩,这是没办法改变的。”洪灏称。

与此同时,香港金管局正与港元空头鏖战。目前港元汇率再次跌至7.85,触及弱方兑换保证,香港金管局10月20日根据联系汇率制度再次承接30.62亿港元沽盘。自5月12日起短短几个月,香港金管局已经39度接钱,合计承接2381亿港元,可见资金流出压力大。

根据摩根士丹利发表的中国资本市场策略报告显示,统计出股票级主动型基金经理(Stock-level active managers)于9月份累计净沽出金额达到330亿美元(约合2590.38亿港元),中国科技股录得今年以来单月最高净沽出金额。

一位多头主动型基金经理向记者表示,“大多数投资组合经理现阶段都在加速赎回资金,降低投资中国互联网股票的仓位。由于市场波动,我们的投资人(养老金、主权基金)短期内将保持防御性,也并不急于增加中国科技股。目前恒生科技指数从峰谷到低谷的跌幅与2000年纳斯达克指数的跌幅相当,我们更喜欢在即将到来的市场周期中寻找优质成长股。”

有迹象显示,资金还在继续撤出港股。根据香港金管局的数据显示,8月香港活期存款同比减少11.7%,定期存款同比增长22.6%。今年以来外币定期存款(美元占绝大部分)录得较高增长,主要是美国加息造成资金流出并转换为持有美元(表2)。

中泰国际策略分析师颜招骏向记者表示,随着港元利率逐渐上调,港元的定期存款正在增加,意味着大量的活期存款或股票市场的资金,回流到利率较高的港元及美元定期存款。

证券时报记者获悉,香港有不少银行推出定期存款优惠,个人客户以全新资金或兑换资金开立指定定期存款,可享受特惠年利率。比如美元定期存款收益最高可达5.1%,港元定期存款最高收益率达到4.6%,人民币定期存款收益率最高2.5%。

“由于当前一年期港元定期存款利率已经达到4%以上,而较高的无风险利率削弱了风险资产的吸引力,因此预计短期港股的流动性及风险偏好仍然较低。相比于股市投资,买这种定期存款产品收益率也相当可观。”颜招骏补充说。

王凯称,港股外资参与度很高,而外资选择性也很多,所以机会成本高,比如投定期存款、高收益率债券等各种金融产品,所以利率高对港股有很大影响,即资金流入股市的意愿变得更低。

港交所行政总裁欧冠升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无法确定港股何时回暖,在整体市场低迷的情况下,我们依然面临全球通货膨胀的不确定性,利率上升,因此我们的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会非常犹豫,导致交易频次下降。”

而在股价低迷时期,投资价值也逐渐显现,不少上市公司纷纷回购股票以提振市场信心。

上市公司回购额创新高

港股下跌已经无关乎公司基本面,而是各个行业都出现了无差别下跌。随着市场的恐慌性下跌,港股整体估值已经处于历史极值位置。更多的上市公司大手笔回购,市场掀起一波“回购潮”。

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31日,今年以来一共有214家上市公司实施股份回购,总金额达到789亿港元,创港股有回购数据以来的最高纪录。2021年港股上市公司回购金额为296亿港元,2020年回购金额为113.96亿港元。

在本轮回购潮中,有10家上市公司回购金额超过10亿港元。其中腾讯今年以来回购金额高达244.89亿港元,占整体回购金额的31%;其次是友邦保险大手笔回购了2.72万股,耗资205.7亿港元;汇丰控股回购金额达到35.15亿港元;小米今年以来回购2.19万股,合计耗资25.83亿港元。

此外,本轮回购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回购频次非常密集。腾讯今年以来回购次数高达76次,自9月以来的回购次数就达到30次。友邦保险回购次数达到128次,而像小米、汇丰控股、明源云、京东健康等回购次数也都在50次以上。

海通证券研报称,港股自2005年以来共经历过五轮回购潮。历史上看,回购潮之后港股往往企稳回升。中长期看,回购潮结束后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均能带来较好的投资回报,而其中又以信息技术板块在回购潮之后表现最好。

洪灏表示,“公司回购当然是想凸显投资价值或者信心,但我多次强调,目前的下跌跟公司基本面无关,而是由情绪导致的恐慌,从股市撤离到一个收益率更高的地方。”

因此,并不能将上市公司回购举动,作为投资港股的最佳时机。

记者统计数据显示,超过90%上市公司的期间回购均价高于现价,账面出现亏损,合计亏损金额达到207亿港元,而回购亏损主要集中在18只股票。其中腾讯今年以来的回购均价为320.14港元/股,截至10月31日收盘价为205.6港元,亏损比例达到36%,回购亏损额达87.61亿港元。其次友邦保险的回购亏损达到44.03亿港元,两只股票的回购亏损金额占合计亏损额的64%(表3)。

上述多头主动型基金经理告诉记者,“我们仍将宏观风险管理放在首位,并不急于寻找交易机会。我们目前的策略大多是保守的,等待关于更多货币政策等关键信息的出台,以增加中国的成长型股票投资。”

市场集聚反弹动力

诚然,全球地缘政治变化的影响依然存在,港股显然尚未见底。然而洪灏认为,这是一个洗盘的过程,有人卖就有人买,不管怎样,这里面应该有交易机会。

从数据来看,7月以来,海外主动资金整体净流出,且流出时间较长。而南下资金依然延续了自年初以来持续稳步流入的趋势,进入10月更呈现加速抄底的状态。最近一周(10月24日~28日)整体流入规模达到281亿港元,创下自3月中旬以来最大周度流入规模。

另一项数据也表明确乎有人在逆势买入。最近数周,香港最大的港股ETF盈富基金(2800.HK)的周度资金流入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同时这只ETF的累计资金流入亦处于史上最高。

“我就是从15000点轻仓买入的,虽然没有买很多,但加仓是一个过程。我很难说什么时候是底,只是已经到我的心理点位了,而且你也不太可能买在最低位,或者卖在最高位。就当下恒指超卖的程度,我认为可以逐步加仓,这并不是公司基本面出了问题,也不是商业模式本身的问题。但前提是这笔投资能否拿得住,我觉得只要时间足够长,比如三年以上,我觉得没有任何问题。”洪灏表示。

颜招骏称,资金都是寻求最高收益,当下撤出港股并非就永远不回流。当恐慌情绪消化完毕或海外市场逐渐回稳后,港股很容易出现空仓平仓盘带动的反弹。截至10月31日,AH溢价指数报156.06点,处于过去10年的高点,同时亦反映当前H股相对A股的估值折让处于历时最高水平。若市场短期的风险偏好回升,H股会比A股更具弹性。

截至10月31日收盘,大市沽空比率升至19.6%。有分析指出,沽空比率的阶段性高点,通常也是股市阶段性低点。即是说,港股空头聚集之下,多头也在伺机反扑,集聚市场反弹动力。

中金研报认为,港股当前资金面情况反映的是市场面临的“三重压力”,即美联储紧缩影响流动性,国内增长影响盈利预期,以及地缘局势影响风险偏好。短期来看,当前外资主动型基金大幅低配置港股情况需要在后两者上找到转机。

而国海证券分析指出,港股受美联储货币政策影响更大,若未来经济恢复未能超预期,则港股的反弹力度可能较弱,且美股走势变化的拐点可能要考虑到12月。保守来看,港股在明年才能翻转,迎来更大级别行情的概率更大。

创金合信港股通成长基金经理李志武称,对港股后市非常乐观,港股的估值接近历史悲观极值点位置,安全边际极高。从历史经验看,这种极值位置往后的回报都相当可观。其次,本轮历史罕见的大跌,既有国内经济基本面转型期,也面临海外流动性紧缩期,既遭遇历史性的疫情,又处于国内多个支柱行业的政策规范期,影响了投资者信心。但好处是,利空已经反映在股价上,只要对中国经济有信心,胜率会更大。

与此同时,作为市场监管者,港交所近来频频释放利好。10月19日,港交所刊发有关特专科技公司新上市规则的咨询文件,建议扩大和完善香港现有上市制度,允许特专科技公司来港上市。以此增加香港上市公司种类,让更多不同类型的公司进入这个具备深度和流动性的国际市场,同时也为投资者带来更多选择,提升吸引力。

本版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