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分享
分享好资源

摆脱商誉减值风险的冠昊生物,前三季营收下降幅度创15年之最丨看财报

10月27日盘后,冠昊生物(300238.SZ)披露2022年第三季度业绩数据,公司Q3营收9110.71万元,同比下滑16.87%,归母净利润1240.12万元,同比下滑36.58%。

单季数据已经不好看,前三季度的业绩表现也不体面。2022年1月至9月,公司营收2.94亿元,同比下滑20.97%,超过2019年4.49%的下降幅度,为2007年以来最大降幅;归母净利润则是亏损2.32亿元,同比转亏。

今年前三季的业绩暴雷主要在于在年中计提了高额商誉减值损失。这虽然让公司告别了商誉暴雷风险,但并没有根除其业务隐患。

积攒商誉清零,公司丢失“现金牛”

就三季度数据来看,在营收同比下滑的情况下实现了净利润为正,一个原因是公司在花钱方面手紧了一些。根据财报,公司Q3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与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研发费用率同比微降。

但回看其中报数据,多个业务板块收入下滑严重,其中人工晶体业务收入同比下降59.12%,下滑幅度创历史之最,这不仅是受到了集采的影响,还有经营人工晶体的子公司被终止合约后业务生变的影响。不过,也正因此,多年来由于“买买买”战略而积累的高额商誉也画上了句号。

根据半年报,计提了高达2.14亿元的商誉减值损失,同时计提存货跌价损失6247.62亿元,再叠加其他资产减值损失,公司累计资产减值损失2.768亿元。到三季度末,冠昊生物资产减值损失达到2.774亿元,同比增加16731.99%。

其实早在2019年,就开始处理商誉问题,对巨额并购来的三家子公司计提了3.52亿元的商誉减值准备,再叠加其他资产减值损失,公司合计资产减值达到4.11亿元。当年,公司营收同比下滑4.49%,净利同比下滑1117.19%。但到2020年,营收基本持平,净利润却同比翻番。

钛媒体App制图;数据来源:Wind

自2019年财务“大洗澡”之后,剩余的2.14亿元商誉一直躺在冠昊生物的账上,直到一场始料未及的单方面解约在今年突然到来。

2016年,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了眼科领域品牌运营商珠海祥乐100%股权,交易金额为6亿元。2007年,珠海祥乐开始引进美国爱锐(Aaren)人工晶体,成为其在国内的独家代理商。

受益于白内障手术对人工晶体的巨大需求,蒸蒸日上的珠海祥乐并入后,人工晶体业务一度取代了其原有身体组织补片业务的营收地位,晋升为公司的“新经济支柱”。2017年和2018年,冠昊生物人工晶体业务营收分别为2.04亿元和1.44亿元,占营收比重分别为54.21%、44.53%,对应的毛利率分别为70.73%、70.10%。

不过随着人工晶体被纳入集采,的人工晶体业务也逐年缩水,2019年至2021年,营收分别降至1.44亿元、1.12亿元、1.05亿元,占营收比重各为32.79%、25.57%、21.40%。

钛媒体App制图;数据来源:财报

雪上加霜的是,数月之前,与珠海祥乐合作近15年的美国爱锐宣布单方面提前终止该协议,该经销协议原到期日为2023年12月31日,双方协商未果,冠昊生物不得不对珠海祥乐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及商誉减值损失。

无论从财务还是业务角度来看,合约解除对的影响都很大。

提前切换增长引擎,但银屑病药物才刚起步

是A股身体组织补片领域的龙头企业,公司已上市的主要产品有生物型硬脑(脊)膜补片、B型硬脑膜补片、胸普外科修补膜、无菌生物护创膜等。这些也是多年来持续存在并创收的产品。

但公司业务范围却不止于生物材料,还布局了药业、细胞/干细胞、眼科、科技孵化平台等。

对于冠昊生物来讲,传统本业虽然普遍毛利率较高,但增长缓慢。以亿元大单品生物型硬脑(脊)膜补片为例,毛利率一直在91%至上,但增长却不稳定,甚至在今年上半年同比大幅下滑32.66%,钛媒体App查阅历年数据发现,生物型硬脑(脊)膜补片的表现相当不稳定,其收入在2015年达到峰值的1.79元,占比营业收入79.29%,之后再未超越。

钛媒体App制图;数据来源:财报

硬脑膜是介于颅骨和脑组织之间的一厚而坚韧的双层膜性组织,是脑组织的一道天然防护介质。硬脑(脊)膜补片是指用于硬脑膜和/或硬脊膜缺损暂时或永久性修补的片状材料类产品,用于开颅手术。但包括该产品在内的膜产品销售自2016年起就受到了“二票制”实施的影响,而且随着医改推进,高值耗材市场增长放缓,叠加疫情以来手术开展的限制,收入不及往年。

冠昊生物一早就制定了“B计划”,于2013年开始发起了多项外延式并购,先后将广州聚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广州优得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明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北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珠海市祥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等纳入上市公司版图。其业务范围也拓展到了细胞治疗、人工晶体、药品等领域。

激进并购为公司埋下了商誉暗雷,但在2019年、2022年,商誉减值靴子全部落地,公司业绩两度遭遇重创。但相比2019年的“自发”减值,2022年则稍显被动。

2017年开始,冠昊生物的增长引擎切换为人工晶体业务,但在集采影响下,公司又开始寻找新的增长点,将目光锁定在神经外科设备及配件和银屑病治疗药物本维莫德。

2021年,其神经外科设备及配件业务收入7139.34万元,占总收入比重14.60%,今年上半年提升为20.48%。本维莫德上半年收入2853.14元,占营收比重为14.06%。人工晶体业务在上半年急剧下滑至1464.73万元,总收入比重仅7.22%。

目前,正在大力发展银屑病治疗药物本维莫德。9月,董秘称,旗下本维莫德乳膏可治疗炎症性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银屑病、湿疹等,该药物的湿疹适应症项目的临床试验持续推进中。公司还曾表示,对于本维莫德乳膏这一核心产品,公司正加强整体运营管理,促进各业务板块协同效应,加强营销团队的建设,以多渠道、多方式积极推进本维莫德乳膏的市场推广。

但在这一时间节点,经营人工晶体的子公司被单方面解约,今年才有销售收入的核心产品本维莫德乳膏又刚刚起步,导致冠昊生物的新旧引擎并未实现平稳过度,短期内的业绩前景不容乐观。

而其传统的身体组织补片业务中,生物型硬脑(脊)膜补片收入不稳定,B型硬脑(脊)膜补片倒是长期增速表现较好,近三年维持在50%上下,但收入占比直到今年才涨到11.76%,规模太小,很难拉动公司整体业绩增长。

商誉隐患排除后,面临增长引擎更换时间被动提前、银屑病治疗药物本维莫德市场竞争激烈等问题。公司还需要分散精力在干细胞等在研项目、医美产品的代理等方面,捉襟见肘的研发投入如何覆盖不断跨界的研发管线,是摆在面前的难题。(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 作者丨杨亚茹 编辑丨孙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