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分享
分享好资源

一周市场观察丨底部显现 市场再迎“回购潮”

封面新闻记者 朱宁

股份回购作为资本市场的基础性制度之一,越来越成为上市企业优化资本结构、稳定股价的重要举措。进入10月以来,A股多家公司发布公告,披露了自身关于股票回购或股票回购注销的进展。

数据显示,年内两市已有超510家上市公司实施了回购,回购金额超1000亿元,其中,20家公司实际回购超过10亿元。

政策利好

回购公司数量、资金规模同步增长

本次“回购潮”并非意外,政策的推动力不可忽视。虽然此前也有上市公司持续发布回购公告,但是真正形成大规模回购潮,则是在10月14日证监会发布文件后。

10月14日,证监会就修订《上市公司股份回购规则》《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所持本公司股份及其变动管理规则》公开征求意见,对上市公司股份回购条件等部分条款做了优化和完善。

例如,放宽新上市公司回购实施条件、优化禁止回购窗口期的规定,并对董监高持股有关禁止交易“窗口期”的规定进行了优化调整,为董监高增持提供便利。

上述文件发布后,上市公司回购纷至沓来。据统计,公告发布仅仅两天,沪深两市就有百家公司发布回购、增持类公告,随后更是引起诸多上市公司跟随。截至目前,数据显示,年内两市已有超510家上市公司实施了回购,回购金额超1000亿元。其中,荣盛石化、美的集团、恒力石化、顺丰控股、比亚迪等20家公司实际回购超过10亿元。

从年内整体情况来看,宣布回购的上市公司数量、回购资金规模双双增长。从具体公司来看,回购金额排在前三位的公司中,荣盛石化以2.43亿股,35.38亿元的年内回购金额居首,美的集团、恒力石化分别为24.58亿元和20亿元。

实际上,不单单是沪深两市,今年以来,港股回购热潮也完全不输于A股。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港股已有202家上市公司实施股份回购,2021年同期为157家,同比增长约29%;回购总金额达750亿港元,2021年同期为288亿港元,同比大增160%。从数据来看,腾讯控股无疑是回购大户,年初至今回购金额达245亿港元,去年同期这一数字仅为26亿港元。腾讯控股不但成为今年以来港股回购金额之最,也达到其历史上的回购金额之最。

基金自购创近年新高

在上市公司积极回购的同时,作为资本市场另一支主要力量的基金公司也没有闲着,近日多家基金公司、券商资管机构宣布完成自购或拟自购旗下产品。

根据统计,上周周内(10月17-10月21日),至少有25家基金公司或券商资管机构公告完成自购或拟自购旗下产品,金额合计近20亿元。加上之前完成的自购,2022年截至目前基金自购金额累计或已超过60亿元,创近年来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从历史上看,基金公司自购后不久,市场往往便会开启一轮不错的行情,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

有分析指出,一方面,自购行为多是因为市场在低点,基金公司对于权益市场走势把握性较高,但更深层次是基金公司对于宏观数据、政策、估值以及市场情绪的把控。另一方面,类似于索罗斯所说的反身性理论,基金公司通过自购给公众带来信心的同时,有可能撬动更大的资金流,从而又进一步增强市场信心,不断形成正反馈。

公司价值被低估

市场低位特征显著

记者注意到,今年市场两度跌破3000点,第一次出现在今年上半年三月,当时也出现了上市公司回购潮以及基金公司自购潮,随后到4月27日,大盘否极泰来,见到今年上半年的阶段性底部之后开始快速回升。此次市场跌破3000点后市场再次出现“自购潮”,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市场投资的风口已到。

对于近期“回购潮”,前海开源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今年以来上市公司的回购和增持数量也大幅增加,增持公司的数量创出新高,这表明多数上市公司对于公司发展的前景充满信心,而增持和回购也体现出很多上市公司的股价被低估。

“从中长期来看,很多优质龙头股已经跌出了价值。而3000点是重要的整数关口,3000点不破不立。”杨德龙说,上周A股一度跌破3000点,随着资金入场,大盘又重回3000点之上,这些都是一些优质龙头股逐步具备投资吸引力的重要体现。

“上市公司回购潮背后,一方面是认为公司当前价值被严重低估;另一方面是对公司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有私募基金经理对记者说:“当前市场底部特征非常明显,上市公司三季报悲观预期也在股价中得到了较为充分地体现,因此对于公司而言是非常好的回购时机,也释放出股东对银行发展前景认可,认为目前股价被低估,并对股价走势持乐观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