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分享
分享好资源

再次错失双一流,以国字号命名的中国医科大学,未来还有机会吗?

中国医科大学,作为我党最早创建的院校,到今年已经走过了91个年头。这所诞生于战火年代的医学院校,历经多次搬迁,从江西瑞金到陕北,从陕北再到东北黑龙江,如今在辽宁的沈阳算是扎根下来。它是全国唯一以学校名义走完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全程并在长征中继续办学的院校,实属不易。

据不完全统计,担任副部级以上职务百余位,卫生行业主管部门正、副部长10位,将军40多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7位,这些成就放在任何一所学校,都是相当辉煌的。

现在的中国医科大学,是为数不多的以国字号命名的院校之一,辽宁省人民政府、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共建。学校现在拥有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护理学、生物学等;拥有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75个;拥有国家重点学科5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博士后流动站7个。

在教育部的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中国医科大学参评的7个学科,虽没有A类学科,但全部都是B类学科:临床医学为B+,生物学、基础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为B,护理学为B-。

5个国重学科是:内科学(呼吸系病)、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 、外科学(普外)、皮肤病与性病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

从学科建设来看,坦诚地说,在东北地区,中国医科大学的临床、学科实力甚至是名声,还是明显领先于吉林大学和哈尔滨医科大学。但是中国医大的发展状况目前还是和东北的发展状况一样,都不是很乐观。尤其是落选第二轮双一流,让人感到学校与全国顶尖医学院校的差距,是如此之大。

此轮双一流医学学科名单,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现状:老八所医学院中的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的临床、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临床、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都不在此轮评选中,老牌医学强校首都医科大学也没有出现在榜单,取而代之的是医学新贵广州医科大学。我们至少可以证实一点,目前的双一流学科是颁发给国家急需学科的院校,而不是给最好的。

新冠疫情的全国爆发,让老百姓感受到了医学的重要性,尤其是临床医学。广州医科大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的表现并不好,但不奇怪,要知道它的前身可是几所医士学校合并的。由钟院士领衔的“钟南山呼吸疾病防控创新团队”在多轮疫情中发挥了举足轻重作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奖,进入此轮双一流无可厚非。

因为双一流是政策导向的,所以和标准的衡量就有关系,学科评估是参考,但不是唯一,双一流要的是高原,而不是山峰。多所拥有A+学科的院校纷纷落选此轮(像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原因就在此。

中国医科大学作为一所老牌医科大学,走的是大而全的路子,无论在附属直属医院,还是学校层面,不存在高度专科化的限制,这样做的优缺点很明显。

优点:可以在多学科领域参与到顶级医疗学术会议,拿到话语权;

缺点:这种全面化的学科发展,不符合双一流的标准,所以在这一次双一流评选吃亏了。

走的是综合的中国医科大,不少学科都在全国排名前20,没有明显的短板,科研经费平摊到每个学科上,多路开花。

再来看2022年的经费预算。2022年,中国医科大的经费预算11.52亿元排在独立医学院校的第15,这与排名第3的首都医科大学(22.03亿)差了一半。这个数据并不乐观。有的时候想,经费并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经费的日子,也是万万不能的。

横向对比同属一个梯队的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吉大是教育部直属的,有教育部给它兜底,吉大的体量至少可以保住白求恩医学院的下限。

而像中国医科大、哈尔滨医科大这种独立的医科院校,在没有所在省份的大力支持、科研成果转化低下的条件下,要想突破一个双一流,难度真的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