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分享
分享好资源

公募基金激荡十年:主流投资机构王者归来,渠道呈多元化趋势

十年前,公募基金曾困于“增长乏力”和“阶层固化”。

2012年,多位基金高管转行,曾经引发行业震动。彼时,公募基金作为A股市场上曾经最为主流的机构投资者,正面临“成长的烦恼”。诸多中小基金公司,也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

复盘公募基金过去十年,可以发现其上演了“王者归来”,占A股流通比率再次进入上升通道。此外,中小基金公司“逆袭”案例渐多,行业再次充满“走马圈地”活力。

公募行业产业链上下游,亦发生了深远变化。商业银行失去了在基金销售领域的统治地位,渠道多元化时代已悄然来临。

公募回归主流

倘若搭乘时光机回到2012年,公募基金处于低谷。此时,公募元老转行种菜、养猪、办网站的新闻时常见诸于报端。

沪上某资深业内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当时行业人心浮动,不仅仅是因为薪酬屠刀,不少公募老人的失落源自于落差。数据显示,2007年公募占A股流通比率一度超过四分之一,此后占比连续9年下降,一度占比落到4%下方。

与其他金融子行业的飞速成长相比,公募基金徘徊不前。2012年,公募基金的流行词是“突围”。此时,银行理财规模增长了2.5万亿元,信托规模增长了1.8万亿元。到了2013年,银行理财规模再次增长了3.1万亿元,信托规模增长4万亿元,只有公募基金总规模始终在3万亿元之下。

公募基金低迷时刻,变革已经开始酝酿。2012年是公募第三方销售元年,首批独立销售牌照发放。2012年10月,证监会发布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暂行规定》拉开了基金子公司的历史发展序幕。2013年6月,新基金法实施,资管行业由此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图源:图虫创意

进入2014年,互联网货币基金出现,让公募基金进入了新的增长通道。而最关键的变化来自于2018年的“资管新规”。刚兑被打破之后,资产管理开始回归本源,作为最规范资管机构的公募基金,迎来了高度发展的时代。

资管新规成为各资管子行业发展的分水岭。相关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银行理财、信托和券商资管规模较2017年末分别下降2%、24%和51%,而公募基金规模则逆势上升了121%。

经过十年风雨兼程,公募基金由2.8万亿元增长至逾26万亿元,总规模成为亚洲第一;复合增长率高于A股市值增速,亦远远高于GDP增速;产品数量从2011年底的914只增长至2022年6月底的10010只。

自2017年触底之后,公募基金在A股的存在感迎来V型反转。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末,公募基金规模在A股的占比达到最低点3.87%;之后缓慢回升,于2021年12月31日达到8.77%。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募基金规模在A股的占比已达8.93%。银河证券研报指出,最近几年大力发展权益基金取得了可喜的效果,也是公募基金作为市场主要机构投资者实力恢复的体现。

渠道走向多元化

过去十年,公募基金一个最大的变化是渠道变化。

2012年2月22日,证监会正式对基金第三方销售开闸,4家销售机构好买财富、众禄投顾、诺亚正行、东方财富网获得证监会首批第三方基金销售牌照。

据某第三方基金销售人士回忆,回到2012年,刚拿到牌照的独立销售机构,既有跻身正规军的踌躇满志,也有“拔剑四顾心茫然”的忐忑。彼时,商业银行占据了统治地位,谈“颠覆”显然极为奢侈。

基金第三方销售发展,让不少业内人士大跌眼镜。经过早期各种模式试水之后,独立基金销售机构开始有头部机构脱颖而出。据中基协公布各渠道公募基金销售保有规模占比数据显示,2015至2019年,独立基金销售机构从2.14%快速上升到11.03%,增长515%。

在公募基金最近一轮扩容中,头部独立基金销售机构的数据极为抢眼。中基协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公募基金保有规模前100家机构中,蚂蚁基金、天天基金、腾安基金、盈米基金、基煜基金、同花顺基金、雪球基金均名列其中。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2年二季末,蚂蚁基金的非货币市场公募基金保有规模名列第一,达到11971亿元;天天基金名列第三,达到6175亿元。这意味着独立基金销售机构,已经成为基金的重要渠道。公募基金渠道从商业银行的“一家独大”,进入了“群雄纷争”的时代。

华安证券研报显示,近 5 年以互联网渠道为代表的第三方基金销售占比增长8.89%,大幅挤压了其他渠道的代销份额。不过,银行在偏股型基金中仍占据优势,保有规模占比高达45%(不剔除基金直销)。

总体而言,三类基金代销机构竞争激烈,各具优势。以股混基金的保有量为例,2022年6月末银行大类占比高达61%,其中招商银行排名第一,工农中建交均位列前十。招商银行的优势在于强大的财富管理生态圈;国有大行的特点是拥有庞大密集的线下网点,多年来积累的大行品牌。

在第三方销售机构中,大多具有互联网基因,拥有海量的线上用户。此外,不同于商业银行与第三方销售明显的头部集中现象,各证券公司代销规模相近,竞争极其激烈。从数据来看,保有量前100的销售机构中,证券公司占比近半,其中多数排名在第20-第80名的区间。

结构趋于合理

过去十年中,公募基金产品结构也历经几轮调整。有业内人士认为,公募基金的规模增长,经历了从“虚胖”到“强壮”的转变。作为居民财富的蓄水池之一,公募基金背后承载了居民资产配置的功能。

公募基金一度是权益基金的天下。2011年末,股混基金占比超过75%,债基和货币基金合计仅占20%。对于公募基金而言,低风险资产的缺乏,让公募行业的资管总规模与A股的波动高度相关,难以承载居民资产配置的功能。

自2014年起,货币基金高速扩容,公募行业发展也高度依赖货币基金。到了2018年,货币基金占比一度超过63%。这意味着,大量资金堆积在短期市场,错失了分享长期经济增长红利的可能。

自2019年以来,权益基金进入高速增长区间。公募基金的产品结构趋于合理,逐渐形成了当前固收、权益、货币类资产均衡发展,另类投资、QDII、FOF、REITs积极补充的格局。

从OECD国家来看,全球居民平均会拿出约三分之一的金融资产配置在现金和存款中,追求流动性和安全;约三分之一的金融资产配置在股权和投资基金中,主要用来增值;另有约三分之一的资产配置在养老金、寿险和年金中,追求养老与保障。

有基金公司人士认为,未来如果中国居民的家庭资产配置结构与OECD国家居民趋同,国内公募基金已经完全可以胜任资产配置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