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分享
分享好资源

蚂蚁基金改版指数基金专区,基金业加速转向“深服务”

文/王恒

自2002年国内首只指数基金落地,至今已将近20年。中国资本市场的峥嵘发展,也带动了指数基金的欣欣向荣。截至今年6月末,国内指数基金规模已超2.2万亿,但相对海外市场而言,仍有广阔的增长空间。

然而,在指数基金发展按下“加速键”的同时,个人投资者接受的相应服务却仍待完善。为提升投资者的获得感、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业内部分机构已经开始行动。9月28日,蚂蚁基金完成指数基金板块的改版,围绕选品方法、配置理念、投资工具等方面做了升级。

业内人士认为,总体而言,目前行业内仍需要加深对指数基金配置和定投价值的引导,部分投资者过度关注短期趋势,未来行业还需共同努力,将指数基金定位为长期持有的投资工具。

指数基金发展进入加速模式

近些年来,随着权益市场机构化程度提升、超额收益贝塔化,指数基金的发展已进入“加速”模式。

数据显示,2021年年底国内指数基金规模约为2.06万亿(不含指数联接基金),截至今年6月30日,规模已升至2.22万亿元,增速超过7%。相比较而言,6月末公募基金总体规模为26.79万亿元,较去年末而言,增速仅为4.8%。

同时,在监管的大力支持与基金公司的积极试水下,指数基金的创新也层出不穷。今年以来,截至9月26日,已有214只指数型基金正式成立,其中就包括了首批碳中和ETF、中药ETF等。

不过,总体来看,相对于海外成熟市场,国内指数基金的规模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以成熟市场的美国指数基金为例,去年底的规模已达到12.5万亿美元,成为基金投资的主要方向。

“现阶段处于养老三支柱发展的新时期,个人投资者逐步走向机构投资,并且随着养老领域的长期发展,会带来长期资金占比的提升,市场有效性会逐步增加,这是大势所趋。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指数基金的投资价值会进一步地凸显。”蚂蚁基金总经理林思思说。

在一位基金业人士看来,指数基金近些年的快速发展,还与其显著的投资价值分不开。其一,指数基金代表性强,通过投资指数,长期能分享国家、行业的内生增长红利;其二,指数基金工具性好,相对而言,其风格更为稳定,风格漂移的情况少见;其三,风险收益特征稳定,与主动型基金不同的是,指数基金多数不受规模增长影响;其四,指数基金的管理成本较低,收取的费率也很低。

基金业all in“深服务”探索

在指数基金快速发展的同时,行业内给予个人投资者的服务也需要加深。以头部基金销售机构的APP为例,各大机构的指数基金专区,目前基本都提供排行榜选基等基础服务。从近期一些互联网基金社区的评论来看,一些基民由于缺乏合理引导,投资获得感欠佳。

实际上,当下个人投资者在指数基金上的投资占比并不低。据招商证券统计,在国内的指数型基金中,除了ETF类、债权类指数基金的机构投资者占比更高外,场外、指数增强及其他类别的指数基金中,均为个人投资者的占比更高。

今年以来的市场震荡,令基金整体业绩出现大幅波动,这也成为了基金行业内所有机构共同面临的一大考验。如何做好客户服务、提升其获得感,成为了重中之重。代销机构对指数基金服务的改进虽只是冰山一角,但齿轮已开始转动。

9月28日,蚂蚁基金完成了指数基金版块的改版。新版本更体系化地科普了宽基、行业、全球、策略等不同指数类别的风险收益特点,清晰呈现指数估值、景气度等丰富的选品方法。

同时,这一版升级迭代之后,该专版块增加了指数投资方法的模块,这个模块中会重点强调帮助用户做“核心+卫星”的配置,以分散风险、做好均衡配置。另外,估值定投、涨跌幅定投等丰富的投资工具,以及指数图谱、指数排行等多维度创新选品工具也已一并推出。

实际上,今年来,许多基金销售机构与基金公司纷纷瞄准了“深服务”的方向。比如招商银行力推“TREE资产配置”体系,提供大类资产配置的科普。国泰、富国等基金公司的投顾业务正式上线,中欧、华夏等基金公司通过“带你投”、“基金经理定投日记”等新服务,创新陪伴和服务的方式。

一位基金业资深人士表示,“目前行业内仍需要加深对指数基金配置和定投价值的引导,部分投资者过度关注短期趋势,但是判断短期涨跌却很难的。希望整个行业能共同努力,将指数基金定位为长期持有的投资工具。”

*本文仅供参考,不作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