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分享
分享好资源

曾经的学霸变“学渣”,多名学生被985高校退学!为什么有的孩子上了大学就颓废?

上方“现代教育报”即可关注我们

话题

近日,网爆上海交大多名学生遭集体退学,引发网友热议。退学原因是:成绩太差。这些在校生平均成绩均低于1.7分,一个都没有达到及格线,甚至还有一个是零分。有网友觉得这很讽刺,能考上上交大的学生都是学霸,学霸被退学的原因居然是成绩太差。

据一项调查统计指出,被调查的几千名学生中有82%的大学生会将闲暇时光献给网络休闲。手机电脑等网络产品占据了大学生绝大部分的空余时间。

各个学校不乏被退学的学生。努力学习考上大学之后却无心学习,从曾经的学霸变成“学渣”,令人惋惜。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哪些?对中小学生的培养有何借鉴和警示?

分析

培养内驱力是根本

陈雪芬

北京市第十九中学党委副书记、心理老师

看到过这样一句话:“30年前,人们认为流行音乐会毁掉下一代;20年前,人们认为电视节目会毁掉下一代;10年前,人们认为互联网会毁掉下一代;而现在,人们认为以手机为代表的电子产品会毁掉下一代。人类发展的历史证明,没有任何力量能毁掉下一代,除了上一代。”

在移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电子产品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技术无罪,网络产品也不是原罪,学霸沦为“学渣”,真正毁掉孩子的不是手机和电脑,而是没有培养出孩子的内驱力。一个没有内驱力的人,无论在哪一个阶段,最终都会被社会淘汰。

被退学的学生大多是为了完成父母的愿望和老师的期待考上的大学,十年寒窗苦读考上名校,说明学习能力和吃苦精神是在线的。然而上了大学,没有老师和家长在后面追着学习,如果没有内驱力去学习钻研,只想把十几年压抑的玩乐欲望释放出来无法自拔,被大学淘汰是早晚的事。当孩子在中学阶段没有学习的动力,没找到奋斗的方向和热爱的事业,家长和老师逼着孩子往前走,就等于拉长了孩子成长的时间。哪怕在高中阶段被硬拽着拉进了名校,但是早晚有一天他们还是要回来补上自己的人生课程。

名校退学事件给中小学教育和家庭教育敲响了警钟,除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我们更应该关注孩子学习的内驱力。

构成内驱力的品质有很多,但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有以下三点:一是清晰的自我意识,就是一个人的主体性,内在有一个相对稳定、清晰的自我,知道自己是谁,想要什么。二是有自己的兴趣和热爱,就是找到自己擅长且喜欢的事,在探索和钻研中获得了很多乐趣。同样是学习,是热爱还是任务,是享受还是忍受,取决于人的动力来自内心还是外界。三是能够专注高效做事,这是内驱力在行动中实现了自我强化——在一段时间内高效专注做一件事。当一个人有了清晰的主体意识,找到自己热爱的专业领域,不断享受心流时刻,想不优秀都很难,他的人生也会有自己的精彩,也会享受其中。

支招

家长学会放手 培养孩子自律能力

段鑫星

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20年爆发的疫情,使高校网课成为一种常态,随着疫情管控常态化,那些在疫情中自我管理能力弱的学生表现出涣散的状态。

高中的学霸为何成为大学的学渣?一方面是从“学会”到“会学”,没有完成自主转变。相比高中的学业,大学的学业要更加繁重,在缺乏高中班主任催促释放自我的环境中,很多大学生放松要求,松懈学习,指望考试前两周突击获得及格往往不能奏效。他们缺乏时间上的自我管理、学习上的自主性等,一旦沉迷于游戏等很容易自我放任,在逐渐加大的学业压力中难以应对。另一方面,很多学霸有着一颗骄傲的心,不能接受挂科等学业挫败感,往往会出现一泄千里、自我放任的状态。

这种现象对中小学生的培养有什么借鉴?

家长要学会放手与后撤,将学生的责任慢慢交给孩子,将孩子从过度保护、过度期待、过度溺爱、过度关注中适度解放。

从重视学生成绩到重视孩子全面发展。比如生活的独立性,学习的自主性、日常的自律,包括一些社会行为的培养,让孩子能够在学习之外有着丰富的体验与对生活的乐趣。如果孩子所有的自信都建立在学业之上,学业一旦出现问题,会出现整个人坍塌的状况。

重视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培养。如何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让孩子不仅在学习中体验成就感,还要体验挫折感与穿越学习的重重障碍抵达目标的幸福感,这样经历了自我探索的动机才是更加长久的。

支招

让孩子拥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殷飞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

无论是学霸还是学渣,都是从学习结果进行的判断,而我们很少分析学霸是如何成为学渣的,显现的学霸背后蕴藏着什么样的学习和成长危机。

什么曾经的学霸不能持续发展了呢?这就需要分析曾经的学霸成长背后可能隐藏的学习问题。

影响学生学业水平的因素可以粗略分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主要指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观察、认知、记忆、思维等能力,这些能力受先天因素制约较大,通过后天教育有一定的改变和提升,但幅度有限;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影响学习效率的学习动机、学习习惯、专注力、学习方法以及理想信念等,它们的水平高低影响着智力潜能的发挥程度。

基础教育阶段的学霸其基础的智力因素一般较好,而导致进入大学成为学渣的主要原因是没能在非智力因素上有意识打好基础。不少学生在中小学严格的管理下,在家长和教师“保姆”加“看守”的高度监管下,保持着较高的考试成绩;但是其自主学习能力、学习习惯与学习动机与信念均较为薄弱。一旦离开了保姆级的基础教育进入相对自由开放的高等教育阶段,他们的学习自我导向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均无法支撑起自主学习的需要,从而出现学习动机下降,学习过程散漫,学习结果溃败的现象。

因此,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和家庭在推动学生获得好的考试成绩的同时,要有意识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控,学会自我调节;扭转粗放简单的学习管理模式,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和高远的学习价值观;指导学生学会制定学习计划,在集中管理与自由自主的动态平衡中逐步提升学生自控与自我管理的能力,为进入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同时,高等教育阶段,学校也应该根据当前基础教育的实际和学生们自主学习的现状进行有效的学习管理与指导,帮助部分还没有建立起牢固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大学新生进行有效衔接,促进他们进行学习历史的反思和客观自我分析;并通过科学的学业过程管理,组建学习小组,匹配学业导师等方式扶持他们更好地适应大学的自主学习要求。

支招

引导孩子掌控网络和生活

鲍铁燕

北京教育学院附属大兴实验小学校长

网络既可以帮孩子们打开一扇通往世界的窗,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危机。不仅仅是大学生将大部分课余时间用于网络休闲,很多中小学生也是手机不离手,严重影响了学习和生活。

手机使用,其实是培养孩子自我管理重要的途径。随着年龄增长,要让孩子认识到手机给自身成长带来的利与弊,因此就要引导孩子和手机有个小小的约定。

约定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要形成一个规则,可以根据平时上学、周末、节假日等,确定不同的时长和时间段。这就需要科学的引导,比如:讲清手机使用对视力、身体、学习生活以及睡眠的影响等,告诉孩子最佳使用手机的时长,培养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

信息时代,手机已经成为最普遍的工具,强硬地禁止孩子使用手机,只能适得其反。各种软件各种功能五花八门,既有利于孩子成长的一面,也有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一面。作为家长,这时要与孩子一起辨析手机不同功能的作用,帮助孩子提升辨别是非的能力。在手机使用上,孩子往往比家长更显现出超强的使用能力,家长朋友们一定要多与孩子沟通,对孩子使用手机的内容做到知悉明了,以便更好地帮孩子作出分析。

同时,沉溺于手机的孩子可能是在现实中没有找到归属感,家长要从小让孩子多尝试多体验,培养孩子对事物的兴趣和热爱。

有些父母和老师价值观比较单一,总觉得孩子只有学习好才是正事,顶多发展几个主流的兴趣爱好,而其他的爱好都是无用的,在浪费时间。无形中就压抑了孩子的很多兴趣爱好的萌芽。家长如果能帮助孩子发现孩子的优势和兴趣,帮助孩子探索生命的意义,就能激发孩子生命的活力,会让他生出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专注内心,不断超越自我。在为自己设定目标为自己负责的过程中,他们会找到生命的目标和意义,不会去荒废时光,会在付出和贡献中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

策划:王小艾

美编:刘志军

编审:郝彬

终审:王宇 苏金柱 鲍丹禾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