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分享
分享好资源

大伟分享小学作文——“让习作变得容易和有趣”

昨日一天,和深圳市龙岗区12位优秀的工作室主持人讨论教学主张和教学模式,我的观点是一位老师可能有很多教育主张,其中的教学主张也可能不止一条。我自己想一想,我以为自己的教学主张也不少,比如:教学要教学“生”(链接:教学主张|教学“生”);教学要致力促进思想。这里, “让习作变得容易和有趣”也算小学低段习作的一个主张。

这里把这篇自己的习作教学转出来,还因为刚才在《教育研究与评论》(综合)2022年3月刊读到叶黎明老师在《教师是教室里最重要的学习者》读到了这样的文字,“ 美国的读写专家凯利·盖勒格和潘妮·齐特在经验介绍中不约而同地呼吁‘你是教室里最重要的写作者’。让教师成为‘最重要的写作者’,并不意味着要他们成为作家,在学生面前创作完美的作品,那样有可能会把学生“吓坏”,因为学生会觉得自己可能永远也到达不了这样的高度。”这为自己在《我看陈老师》写下水作文时的立意提供了观点支撑。

体会这句话,建议小学语文老师多写“下水作文”,并且注意从学生的角度写下水作文。

01

让习作变得容易和有趣

——我的一堂小学习作课

【上课缘由】

2007年底,一个曾经的学生慌慌张张地打来电话:“陈老师,两天后我要做一堂作文教学的展示课,我到底该这么上啊?”我说:“首先要让学生有话可说,题材最好是他们就近的生活故事。你不是还有两天时间吗?这两天去和小孩子一起玩,看一看他们主要在做什么,在关心什么,从他们大家最感兴趣的活动中找出合适的话题来。其次是教学中要让学生敢说敢写,不怕说错和写错,因此,无论是写作前的口头讲述,还是作文后的当堂讲评,都要支持和鼓励,对初写作文的同学,老师的做法和表现应该是‘我是来欣赏你的’,而不是‘我是来指导你的’。第三,要尽可能在作文教学中帮助学生提高,使他们越写越好,办法是把学生在口头讲述和实际作文中用到的好词、好句抄下来,欣赏和鼓励好的表达方式,并引导学生联系使用。另外,老师要写下水作文给学生启示。

这样想过,也这样说过,但没有这样教过。

2008年3月,到某地去观察话题讨论三年级的一堂习作课,学校老师希望我给学生也上一节作文课,这使自己有机会把上面的想法付诸实践。

要让学生有可以写的东西,就一定要了解学生的生活。但我在上课之前没有机会接触学生,对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当前最喜爱的生活无法深入理解,而且也没有时间再寻找其它作文材料。想来想去,教师就是课程资源,我就是学生的作文题材,于是选定题目为《我看陈老师》,作文教学的活动就是观察陈老师,写陈老师。就小学生来说,写观察作文比写回忆的作文应该更容易些,苏霍姆林斯基就说:“小学生不能从写记忆性的命题作文开始,而是写观察作文,进行‘实物写生’。”这次教学就让我成为“实物”,让学生来“写生”。

【课堂进程实录】

一、揭示作文题目

师:同学们好!我看见大家进教室没有带课本,而是带着这样的本子(举起一位学生同学的作文本),看来大家知道要上什么课。知道上什么课吗?

生:知道,作文课。

师:写作文要有一个题目,今天写什么呢?就写《我看陈老师》(板书“我看陈老师”)

陈老师是谁呢?陈老师在哪里呢?

(同学们交头接耳,有的转头去看听课的另外的一位陈老师)

师:哦,我们教室里有几位陈老师。这样,你们学校里的陈老师以后大家还可以写,今天就写我这位陈老师。

(同学们兴奋起来,准备动笔)

二、析题和观察

师:大家不要慌。我们来想一想怎样把这个作文写好。(指题目)要写陈老师,写的对象我们知道了。这里的“我”是什么?

生:是我们。

师:这里的“我”是每一个写作的同学,而不是我们。我写我的,只要是你看到的,想到的,都可以写,而且你要写你自己想说的话,心里的话。

(指“看”)这是什么字?

生:看。

师:什么意思呢?

生:写我们看到的。

师:只写看到的吗?

(生迟疑)

师:你们在看的时候,还会干什么?(用食指指头转动)

生:想。

生:还可以写想到的。

师:对,我们会边看边想,还可以写想到的。

再想一想,这个“看”字还告诉我们怎么才能写好这个作文?

生:先要看。

生:先要观察。

师:对,先要观察,观察也就是要仔细看。现在谁愿意仔细看一看陈老师,陈老师就到他面前。

(一生举手,师到其面前)

(其他同学也把目光集中在师身上)

(一分钟后)

师:你看清楚了?

(生点头)

师:那你给大家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反思:此处应该有“还想到了什么”的提示,由于缺乏了这样的提示,不仅对前面的“边看边想”没有了下文,也让后面学生的习作少了思考和想象。

生:40多岁,中年人。

师:如果你要写在作文里,别人会问你谁40多岁,谁是中年人?

生:陈老师有40多岁,是个中年人。

师:很好,观察出了年龄。还有其他的发现吗?

(生说自己另外的发现)

(先后有三位同学说自己的观察,老师相机引导把句子说完整,如何更仔细地观察)

反思:这里有一个选择,是先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还是想让学生随意说自己的观察,老师再相机把学生把观察分类整理?我这里的做法是第二种选择,这种选择对学生自由观察和大胆开口说话是有好处的,但对学习更有效的观察方式则未必有好处。

后来想一想,开始的两位同学可以随意观察,第三位同学最好是知道有顺序地观察和说明,这可以把两者结合起来。

师:刚才同学们用眼睛观察很仔细。其实要写一个人,除了观察,还可以访问。对陈老师,大家有没有不明白的?有没有想问陈老师问题的?如果有想问问题的,你可以想出一个问题,到讲台前来访问陈老师,陈老师会回答你的问题。

(师坐下)

(一位同学走近老师)

师(提醒):大家注意,她提的问题你要认真听,你可以写到你的作文里。而且她问过的问题你就不要再问了。

生:陈老师,你从哪里来?在哪里上班?

师:同学们,这真是一个好问题,没有她的提问,大家可能连这个最基本的情况也不知道。陈老师告诉你,陈老师从成都来,在成都大学师范学院上班。

(先后有三位同学访问,师相机提示访问礼仪,并引导学生抓住关键问题提问)

三、师生共同写作

师:谢谢这些同学,他们提出的问题使大家对要写的陈老师有了更多的了解。现在,请同学们拿起笔,把你观察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陈老师写出来,等一会我们要一起交流。有不会写的生字可以注音。

在你们写作文的时候,陈老师也和你们一起写。后面的听课老师,如果有兴趣,也请你们一起写一写。

设计和反思:我是很主张老师写下水作文的,不写笔就生了,也就不知道题目到底好不好写,学生写作会遇到什么问题。同时因为要和学生分享,你就不能不想到如何给学生引导,这可以促使你写得好一点。如果你写得好,学生就会尊重你,佩服你,就愿意跟你一起学写作文。

另外,曾经和很多老师讨论,大家都说作文课的教研活动不好开展。问题在什么地方呢?在于作文课总要让学生写。学生写的时间里,听课老师干什么成了问题,听课教师无事可做就可能议论,这不仅会干扰学生的课堂学习,而是会影响上课教师的教学情绪,让上课教师不敢放手让学生写作。在这里,我建议让观课教师自己用同样的题目写一写,不仅可以起到组织老师参与下水作文的作用,而且想探讨作文教学教研的一种有效途径。

(在学生习作过程中,又有两位同学先后再次访问我,了解我的爱好和家庭情况)

(十五分钟后)

四、作文讲评

师:我看有很多同学已经停笔了。现在我们想请几位同学上来展示以下你的作文,谁愿意上来。

(生A上来,读和展示作文。如图一)

(图一)

师:同学们,我们来看一看第一段,这位同学在这里用了一个冒号和省略号。我们来问一问她,为什么用这样的标点呢?

生A:省略号是表示没有说完。

师:对啊,省略号表示没有说完,或者说不完,或者不用说完。用得真好!只是以后你要注意一下,省略号要占两格。来,大家谢谢这位同学告诉我们如何用省略号。

(同学们鼓掌)

师(对A同学):你这里说“高高的鼻子下长着一张能说会唱的嘴巴”。你怎么知道我能说会唱?我还没有唱过啊?

(生A不好意思)

师:我知道你想到了另外一个成语,现在再想一想?

生A(稍想):能说会道。

师:对,能说会道。“说”和“道”在这里是一个意思。

(板书:能说会道)

师:来,大家一起读一读。

生读:能说会道。

师:这位同学不仅让我们知道了省略号的用法,而且让我们知道了可以用“能说会道”这个成语来写一个人的嘴巴。我们用掌声感谢她。

还有谁愿意上来?

(生B上来,读和展示作文。图二)

(图二)

师:大家看一看这位同学的作文,你们有什么表扬的话要送给他。

(两位同学肯定优点,此处略)

师:陈老师欣赏这位同学在作文里特别会分段。你看第一段介绍陈老师的工作单位和姓名,这里我想问一问,我的名字叫陈老师吗?

(生B不停地搓手)

师:你不要不好意思,不仅你这样写,我看到很多同学都是这样写的。我想问班上的同学,有谁知道陈老师的姓名?

(没有人回应)

师:是啊,看来大家在访问时,都忽视了一个问题,陈老师叫什么名字?我告诉大家,我的名字是陈大伟,陈老师是大家对我的称呼。

师(对生B):你给大家说一说,你写第二段和第三段,想告诉同学们什么?

生B:第二段我想写看到的陈老师的外貌,第三段想写爱好。

师:真好。第四段呢?

生B:我想写对这一节课的感受。

师:你想概括对这一节课的感受。很好!我有一个建议:概括的时候可以看一看题目,“我看陈老师”,写的是“陈老师”,是不是可以不概括这一节课,而是概括对陈老师的印象呢?

你下去以后是不是可以再想一想?

(生B点头)

师:刚才这位同学用他的作文告诉我们该如何分段,如何在每一段主要表达一个意思,谢谢他!

(掌声)

师:我们再找一位同学。

(生C展示作文,余略)

师:这位同学用了一个成语“炯炯有神”,我请她把这个成语写在黑板上。

(生板书“炯炯有神”)

师:现在请你说一说这个成语的意思。

生C:它表示眼睛明亮,很有精神。

师:哦,它是用来写眼睛的,写一个人眼睛明亮,很有精神时可以用它。同学们知道了吗?

生:知道了。

师:这是一个很有用的成语,请这位同学带大家读两遍,然后抄写在自己的本子上。

(生读,抄写)

设计与说明:对于三年级才开始习作的学生,讲评作文的首要目的是什么呢?我以为是对学生进行鼓励和欣赏,使他们在鼓励欣赏中敢于下笔。只有不怕了,敢于下笔了,才有后面写作的可能。这样,讲评时就需要对每一位同学的作文找出一两个优点,公开表扬,让大家学习。即是讨论修改,也要指向通过简单的努力就可以改进的瑕疵。比如,对“名叫陈老师”的批评,学生听完以后,可能有一点后悔,但这是容易改进的,有了这一次的后悔,以后他就知道写人的姓名不是写对身份的称谓了,他只会为“粗心”而遗憾,却不会为自己“不能”而着急。另外,讲评作文又要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在这一次的活动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我把重点放在帮助学生学习写作的表达样式和积累语言材料上。

在整理这篇实录时,我发现了自己在课上的一个不足。尽管我可能只给这个班的同学上一次课,但对与上来交流的学生,我还是应该问一问叫什么名字,这样,以后在与他交流时,我能叫出他的他们的名字。现在想一想,当时不能叫出他们的名字,而只是用“这位同学”指代,对学生显得不够礼貌。这使自己感到内疚,以后应该注意改进的

五、展示老师下水作文

师:好了,我知道还有很多同学还想上来交流,但时间已经不够了,下课以后同学们可以互相交流。在同学们写作的时候,陈老师也在写“我看陈老师”,你们想不想看一看?

生:想。

(师用多媒体投影如下下水作文)

我看陈老师

今天是一位姓陈的新老师给我们上作文课,他说他是成都大学师范学院的老师,一位副教授哟!

陈老师看起来有四十多岁。个子不高也不矮,胖胖的身材。衣服是米黄色的休闲开衫,穿一条青灰色的长裤,看人笑眯眯的。

陈老师有一个圆乎乎的脑袋。短发,额头比较宽。眉毛稀稀拉拉像打了败仗的兵勇。眼睛小,当他睁开眼睛看人的时候,额头上就显出深深的“川”字皱纹;当他笑眯眯看人的时候,眼眶中就只剩下了一条细缝。鼻梁高挺。嘴巴没有特色,嘴的周围有胡子。在短发两边,长着一对大耳朵,不过比猪八戒的还是要小得多。

猪—八—戒!哈哈!

陈老师上课还算好玩,普通话里有一点四川话的味道,我们想笑又不好笑。毕竟第一次见面,我们是要给他留一点面子的。

哦,我还要告诉你,陈老师长着将军肚,这我可不喜欢!

(师读作文,同学们边听边嘻嘻发笑)

习作说明:下水作文的主要目的,不在于自己写出一篇有多高水平的文章,而是贴近学生的水平给学生以写作的启示和影响。我在写这篇下水作文时,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的期盼:

首先是要接近儿童的语言,比如“圆乎乎”“笑眯眯”的运用,我想告诉同学们,作文就是把自己平常使用的语言用起来。

其次是要引导学生思考和想象,对看到的东西要思考,要从中有所联系,有所联想。

第三是想传递一种写作态度,我手写我心,“在短发两边,长着一对大耳朵,不过比猪八戒的还是要小得多”,小孩子完全可能这么想,这么想了,想到了,就可以真实地写下来

第四传递一种学会自我欣赏的方法,学会激励自己,“猪—八—戒!哈哈”,有了这样的联想,你完全应该为自己高兴,应该为自己偷着乐——“哈哈”。最后是传递一种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的渴求,教师不是高高在上,老师不是可怕,而是可爱——“我们差不多,都是一伙的”。有的老师可能会说,这可能使师生关系可能变得随意,学生可能给老师起绰号,不再尊重老师。我想,这不是没有可能,但即便这样,我也愿意这样处理,我更看重随和的师生关系。

师:在陈老师念自己的作文时,我看很多同学笑得合不拢嘴,说明陈老师这篇作文写得比较有趣。为什么会感到有趣呢?大家可以好好想一想。

六、课外延伸

师:好了,要下课了。同学们把作文带回去,可以给爸爸妈妈看一看,也说一说今天陈老师上课的故事。

设计与说明:让孩子把上课的事给父母说一说,不仅有利于密切孩子与父母的关系,而且也可以让学生不自觉地练习“有趣的一课”的口头作文不明确提出这样的要求,而是把目标蕴含在日常生活中,这有利于避免学生觉得是负担而抵触,从而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用。

后记:

曾经给一位我很敬佩的一线老师看这一课例。这位老师有这样的看法和批评:

感觉很朴实自然,随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出发,随想随教,随评。很好。

不过,孩子的作文中还有“真实与不真实”的问题需要探讨。比如学生作文有一篇第一段写“江老师、刘老师……最喜欢还是陈老师了”我觉得可以提出来。因为和陈老师才见面,凡事需要比较,更何况,他们看陈老师也不过是一堂课的感官而已。另外,这个学生的开头明显是套话,不真实,假表达。呵呵,个人以为。

我很佩服这位朋友的洞见,也很同意她的见解,我们需要反对说假话,需要引导学生做真人。这是自己今后要注意的。

但就这个实际的情景,我想,一方面我毕竟不能肯定学生说的不是心里话——“子非鱼,焉知鱼之乐。”第一次见面,又是小学生,还是不针对具体的人提醒“不要说假话”好,这样的提醒可能让学生戴上“说假话”的帽子。我在这里不对可能的恭维和假话以“糖果”——“你喜欢陈老师,陈老师真高兴”,把它放过去,不必纠缠,这还算比较合适的处理。

由此也使我意识到,对于他人的批评意见,即使是正确的,也有一个选择的的问题,有时未必一定就要按照批评的意见改,还需要权衡和选择。

——选自《追寻理想的语文教学——我这样观课、议课和上课》

人物介绍 | PROFILE

陈大伟

成都大学教授

硕士生导师

四川西部教育研究院院长

致力推动创造教师幸福生活、建设理想课堂、观课议课变革实践,慕课“教师职业道德”在“中国大学 MOOOC”上线, 被誉为教师教育的“桥梁 专家”。“观课议课”的实践和主张在《人民教育》刊发,2010 年第 9 期列为“《人民教育》创刊 60 年报道过的最有影响力的事件”(共 33 件)。曾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多次获得成都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多篇论文在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复印中心全文复印,已出版《幸福教育与理想课堂八讲》《影像中的教育学:从电影中体悟教育与人生》24 本著作。

本文来源:本文综合整理自微信公众号成都陈大伟,作者:陈大伟。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