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分享
分享好资源

为啥要等到高考成绩出来,大学才公布“录取分数”?真是良苦用心

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学生和家长也越来越重视教育事业,尤其是每年高考结束后,报考的激烈程度更让学生和家长心力憔悴。

不过也有人好奇,为什么高校的录取分数线不能提前公布呢?如果提前公布就能给学生吃一颗“定心丸”,偏偏选择高考成绩后公布录取分数线,是不是有意在筛选学生?

高考成绩出来高校才公布录取分数线,是不是别有用心?

每年高考结束后都没有具体的分数线,学生也只能根据以往高校的录取情况猜测,但如果录取分数线在高考成绩之前,学生就不会有思想负担,可高校为什么不呢?

原因一:不同省份招生情况不同

高考虽然是统一的,但是不同省份的录取分数线有差异,比如河北、江苏这样的教育大省在录取分数线上就要偏高,这样对其他省份的考生才公平。

如果在不知道高考成绩的情况下,高校设置了较高的录取分数线,很有可能把部分省份的优质学生筛选下去了。

原因二:高校录取分数线视具体情况而定

高校的录取分数线要根据不同省份的具体情况而定,北京大学是知名的学府,去年北京大学面对北京考生的录取分数线是693,但面对河北省考生的是时候北大的录取分数线就是703分。

不用说也能理解,河北省学生的理科成绩都很高,所以高校要根据不同地区学生的情况调整分数线,尽量做到平衡,也算是用心良苦了。

原因三:高校要完成招生计划

高校每年都有招生计划,完成招生计划,保证生源质量,才能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如果高校完不成招生计划,就会影响学校的知名度,无论是对学生和学校都不利。

而录取分数线和招生计划息息相关,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假设A预计在本省招生100名学生,如果把分数线设定为690分,结果省内只有100人超过690分。

不可能100人全都选择A大学,那么A大学就完不成今年的招生计划,想要完成计划可能就要继续降低分数线,就影响生源质量。综合考虑之下,还是会等高考成绩出来后再公布录取分数线。

高校录取分数线波动,受哪些因素影响?

试卷难度

每年的高考试卷难度都不一样,如果试卷比较简单,那么考生就更容易取得高分。整体分数偏高的情况下,高校为了选拔更优秀的人才,录取分数线也会相对较高。

如果某一年高考试卷比较难,大部分学生发挥不太好,高校在设定录取分数线时也会考虑到这一因素。

复习时间

不出意外的情况,每年高考都是在6月份进行,去年的情况比较特殊,高考延后,学生有了更多时间准备复习,所以部分高校也适当提高了录取分数线。

不过这样的情况还是比较少见的,大多数高考复习时间都差不多,高校主要还是根据每年的整体情况来决定录取分数线。

如果分数低于录取分数线,就真的没机会了吗?

如果考生比高校录取分数线低,是不是就没机会进入心仪的学校了呢?其实这种情况也不是完全绝对的。

如果A校预计在省内招收100名分数在600分以上的学生,但是最后只招到了70名符合条件的学生。

为了完成招生计划,A校有可能继续招生或调整招生条件,把600分降为590分,那么这时候就是学生“捡漏”的好机会。

选大学和专业时要记住“冲稳保”原则

所谓冲就是鼓励学生选择心中理想的大学,冲一些名校,稳是希望学生在自己所选学校中要有自己喜欢又比较稳妥的学校,这样即便自己没冲上名校,也有理想的学校托底,最后的“保”是保底院校,防止掉档导致高考落选。

考生们只管努力复习冲刺,得到的回报一定不会太差,就算成绩与理想中偏差太大,也要做好准备工作,随时随地准备捡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