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分享
分享好资源

中小学考试分数不公开,孩子开心了,家长表示担忧

根据相关部门的规定,学生在中小学阶段的成绩不再对外公布,同时学校也不允许存在排名制度,学生的成绩按照等级划分,一年级的孩子甚至取消了笔试。

对于这一变化,邻居小王表示,孩子期末结束后,完全不了解他的成绩到底是多少,只知道女儿的考试等级是A。

小王知道,现阶段学校不允许公布孩子的成绩和排名,出于对女儿成绩的关心,小王私下里向老师询问女儿同学的成绩。可即便是进行私下询问,老师也只是反复强调,学生的成绩不允许被公布,成绩达到A就是优秀。

小王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后,社区中其他的邻居才知道,并不是自家孩子的老师这样,所有的老师都对学生的成绩保密。

小王还提到,期末结束后,女儿带回来一张奖状,一打听才知道,所有的同学都有不同的奖状。可这样一来,小王等一些家长反而有些慌张。

2021年开始,教育部颁布了新的“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通知”和“未成年人保护规定”,要求中小学对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再进行公开,并且对于考试制度和分数的设定也有了全新的变动。

根据教育部的规定,学校设置考试是为了掌握孩子的具体学习情况,而不是为孩子增加学习负担。因此为了避免成绩成为学生受到歧视的因素,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再允许公开。这并不意味着,学生的成绩成为隐秘,根据规定,他们的成绩将被一对一告知父母。

根据新规的要求,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除了学业水平测试和必要的统考外,其他考试均不直接打分,而是使用统一的等级评价,将学生的成绩分为5个等级。在这样的状况下,即便家长获悉了孩子的成绩,也仅仅知道孩子的考试等级。

当然教育部也明确指出,现阶段中小学考试问题严重许多,考试属于累赘,只会为孩子增添负担,无法起到甄别学生的效果。

因而,根据规定,学校的考试数量被减少。例如,一年级学生取消笔试,除初中可适当安排期中考试外,其余年级只能进行期末考试。

Tips:规定也对事件作出了相应的要求,教师在出题时要注重质量,避免出偏题,提高考试的开放性。

首先,家长认为无法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

过去学生的成绩和排名不是隐私,家长能够清晰的了解到孩子的学习状况,知道他们是否掌握学校知识。

然而,新规出现后,学生的成绩成为隐私,老师不肯告诉家长孩子的具体状况,父母就无法了解自家孩子的真实情况,更不了解他们的学习短板。家长就无法在节假日,给予孩子针对性的辅导。

其次,家长认为能够激发孩子的潜力。

学生们面临繁重的教育压力,为了让他们拥有更好的童年,幸福健康的成长,适当的减负可以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让孩子能够沉下心来认真学习,不断激发潜力。

最后,家长既赞同又担忧。

对于这一政策,一部分家长既表示赞同,也提出了担忧和疑虑。首先,他们认为不再公布成绩,学生不用反复体验成绩从高到低排列的痛苦;其次,这样的规定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但是对于成绩等级化的规定,这些家长也提出了一些质疑,认为这样的规定在野蛮孩子的真实情况,对于成绩不佳的孩子而言并非是善意的谎言。

孩子的学习状况,家长不应当单凭学习成绩来进行判断,这样的方式过于主观。成绩并非是学生的全部,父母要让孩子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让他们通过自发的学习,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不再公布学习成绩,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又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

原因一: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当今社会,成绩依然不是判断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学习成绩不再被公开,能够有效保护孩子脆弱的自尊心,避免他们因为不理想的成绩,而受到父母老师的批评。

原因二:维护学生的隐私

成绩是每个学生的个人隐私,学校有义务维护学生的个人隐私和尊严。对于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而言,他们必然不希望自己的成绩被反复提及。即使是成绩优秀的孩子,也有不希望被格外关注的时刻。

原因三:避免唯分数论

尽管这样的教育初衷似乎没有什么作用,因为对于学校而言,学生的成绩和排名一目了然,毕竟成绩是老师教学任务考核的重要指标。

但是,成绩不公开,可以适当转移家长的目光,让家长不再唯分数论,而是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关注他们的三观养成。

凌晨妈妈来叨叨:

家长之所以会担心,不是害怕孩子感受不到学习压力,只是担忧,在不了解自己真实学习状况的情况下,孩子无法针对性的进行学习,在中考时会面临难关。这样的担忧,体现了父母对于政策的不信任,对于学生而言,成绩不公开只会让他们感到恐慌,会起到反向的激励作用。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