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分享
分享好资源

2023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结果公布,新增126种药品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星

“2023年有57个创新药品种实现了当年获批,当年纳入医保药品目录。”12月13日,国家医保局就2023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医保局医药管理服务司司长黄心宇在会上表示,通过建立适应新药准入的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5年内新上市的药品在当年目录新增药品中的占比,从2019年的32%提高到今年的97.6%。

据介绍,本次调整共有126个药品新增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1个药品被调出。143个目录外药品参加谈判或竞价,其中121个药品谈判或竞价成功,平均降价61.7%。叠加谈判降价和医保报销因素,预计未来两年将为患者减负超400亿元。

2023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结果公布,新增126种药品

图为发布会现场。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星 摄

吐故纳新,鼓励医药企业创新,助力临床用药提档升级

数据显示,2023年25个创新药参加了医保目录谈判,谈成23个。新药从获批上市到进入目录的时间,从原来的5年多缩短到现在的1年多,80%的创新药能够在上市后两年内进入医保药品目录。

“国家医保局建立了以新药为主体的医保药品目录准入机制,对创新药纳入目录给予很多政策倾斜,包括覆盖申报、评审、测算、谈判等全流程的创新药支持机制。”黄心宇介绍,例如在价格谈判阶段,谈判底价的确定秉承循证原则,从安全性、有效性、创新性、公平性等多个维度,以及患者的临床获益等综合研判药品的价值。

复旦大学教授、2023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药物经济学专家组组长陈文介绍:“评审测算环节,我们将药品的创新性作为一个重要的维度和指标,提升创新药的竞争优势。在续约阶段允许创新药就价格的降幅申请重新谈判,经专家测算后也可有望缩小降幅。”

实践表明,谈判让创新药的价格更加合理,在让患者负担得起的同时,也助力创新药实现销售量和销售金额攀升。从2015年到2022年,全国临床用药金额排名前20位的药品变化显著,医保目录通过“吐故纳新”引导我国临床用药提档升级,多数治疗领域已经与国际主流的用药看齐。

政策倾斜,填补罕见病等领域用药保障空白

据介绍,此次调整共新增126种药品,其中肿瘤用药21种,新冠、抗感染用药17种,糖尿病、精神病、风湿免疫等慢性病用药15种,罕见病用药15种,其他领域用药59种。调整后目录内药品总数将增至3088种,慢性病、罕见病、儿童等领域的用药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

针对罕见病患者“有药买不起”的痛点,国家医保局在准入条件上连续三年取消罕见病用药获批年限限制,对罕见病用药予以政策上的倾斜。在评审、测算等环节,支持符合条件的罕见病用药优先纳入医保。

据介绍,本次调整中,15个目录外罕见病用药谈判(竞价)成功,覆盖16个罕见病病种,填补了10个病种的用药保障空白。特别是戈谢病、重症肌无力等多年未得到解决、社会关注度较高的疾病治疗用药被纳入目录。

此外,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肿瘤治疗药物也持续更新,纳入了大量新机制新靶点的药物。例如,此次纳入目录的乳腺癌创新药凯丽隆,靶点为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和6(CDK4/6),通过调控细胞周期,阻断肿瘤细胞增殖和生长。其纳入医保将为肿瘤患者提供新的可负担的治疗方案。

“在2017年之前,医保目录中没有肿瘤靶向用药,而今年的目录中有74个肿瘤靶向药。”陈文表示,医保目录在很多治疗领域纳入了不同代际的靶向药,为患者提供多样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