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分享
分享好资源

提升“含科量”,激发工程机械行业新动能

科技日报记者 金凤

“未来,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新能源、新材料、自主化工业软件等应用将进一步深化,工程机械智能化、网络化、轻量化、绿色化成为发展趋势。”10月18日,在江苏省徐州市政府和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共同主办的首届工程机械技术创新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华勇作出上述判断。

工程机械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徐州最具竞争力的主导产业、最为靓丽的产业名片。

如何紧盯产业前沿、创新风口,集聚创新资源、加强科技攻关,为全国工程机械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徐州力量,徐州市委书记宋乐伟在致辞中描绘愿景:“我们将全力以赴攻坚突破,发挥工程机械创新联盟作用,全力创建国家高端工程机械核心零部件制造业创新中心,推进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强化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技术研发,持续突破‘卡脖子’难题,创造更多突破性、引领性创新成果……”

工程机械产业“含科量”越来越足

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是打造更智能、节能、环保的工程机械产品的题中之义。

致辞中,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会长苏子孟带来一串好消息:今年1—8月,该协会统计的行业重点企业集团研发费用又同比增长5.91%,一批新型高技术产品实现产业化,一批适应新场景、新工法的技术装备投入使用。同时,工程机械行业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一些关键零部件通过技术升级逐步实现自主可控和更广泛的实际应用。

智能化、绿色化的成效也令人振奋,苏子孟介绍,智能化工程机械从试点到推广应用,在辅助人工操作、监测和远程操控、无人驾驶、故障预警、人机协作、场景多机协作、安全管控方面取得了大量应用成果。

有“工程机械之都”美誉的徐州,近年来也不断提升工程机械这位产业“形象代言人”的科技内涵。

在徐州,液压流量共享、全自动变速箱等300余项关键技术被攻克;数实深度融合发展,拥有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4个,省级以上智能工厂10家、智能车间35个,徐工重型被评为全国首批智能制造标杆企业之一。在连续三年排名全球行业第三位的徐工集团,全球最大的4000吨级履带式起重机、世界第一的2600吨级全地面起重机、亚洲最大的700吨级“神州第一挖”等一批“国之重器”在这里诞生。

需加速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

当前,全球工程机械产业正经历周期性调整。苏子孟认为,推动工程机械行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继续加强科技创新和科研投入,突出企业主体地位,推动产学研用合作,加速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促进人才队伍建设,通过技术创新推动高端工程机械产品出口,扩大国产高水平工程机械海外工程应用,同时有序推进绿色产品、绿色制造、绿色施工技术的推广应用。

工程机械集群获评国家首批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徐州,也将支持徐工等企业广泛参与全球布局、制定行业标准,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多场景融合应用,培育更多国家级智能制造工厂、绿色工厂等示范标杆。

开辟新赛道,激发新动能。徐工将产业竞争力的打造聚焦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徐工集团、徐工机械董事长、党委书记杨东升介绍,徐工将构建以徐工研究总院牵总,6大研究院统筹,各产业研究院协同的技术创新研发体系,实施全产业链价值创新,全力打造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共同攻克行业关键共性技术难题,突破一批具有创新性、标志性的重大技术装备和高端核心零部件,不断提升产业链的韧性和安全性。

“同时,聚焦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技术创新。从市场需求和产品场景出发,持续建立数字化正向研发模式;强化智能制造体系建设,建成徐工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能力交付中心;聚焦场景级智能化系统集成应用,打造矿山、道路、港口、土方、环卫、农业等典型作业场景无人化解决方案……”杨东升说。

打通创新链,补强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中国工程机械产业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