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分享
分享好资源

丝路科技行 共绘新图景——第五届中阿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侧记

科技日报记者 王迎霞 王怡 通讯员 陈海洋 王雯 实习生 李雨函

中国谚语说“人心齐,泰山移”,阿拉伯谚语说“独行快,众行远”。中阿同心,千里同好。

9月21日,第六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在宁夏银川开幕。由中国科技部、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处、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五届中阿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同日召开。

“向阿方提供300项先进适用技术”,是2022年首届中阿峰会绿色创新共同行动提出的具体任务之一。当天,倍受各方关注的“技术方阵”隆重亮相,8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

合作开启新篇章

“这些技术知识产权明晰,适于市场化示范推广,契合阿拉伯国家可持续发展需求和关切。”宁夏科技厅副厅长陈放说。

2022年12月9日,首届中阿峰会提出中阿务实合作“八大共同行动”,开启了中阿合作新篇章。

在科技部的指导下,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中阿技术转移中心面向全国广泛征集,结合阿方需求精准筛选,经国内外专家推荐评审,形成了一批先进适用技术。

记者注意到,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华南理工大学绿色高保水土壤制备技术颇为吸睛。

“我们以盾构泥长石、粉煤灰等为主要原料,辅以造孔剂和粘结剂,制备出一种绿色高保水土壤,用于解决土壤板结及沙漠土壤低保水问题,对于沙漠干旱地区具有很好的适用性。”该技术相关负责人税安泽介绍。

在农业可持续发展领域,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的装袋式马铃薯收获机技术让人耳目一新。

技术负责人孙宏义称,他们采用双层错位抖筛技术,使得薯-秧分离并直接装袋,省工省力。根据早前在内蒙古应用的经验,这项技术一个收获季节一台机械可创造收益约8.4万元。

“在技术转移合作方面,中国科技部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共同支持建设中阿技术转移中心,已形成链接数千家成员的技术转移协作网络,共同促进中阿技术转移与创新创业合作。”科技部副部长陈家昌在视频致辞时表示。

同心筑梦增福祉

 步入新时代,依托中阿博览会重要平台,双方在中阿科技伙伴计划框架下,共同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从2015年开始,宁夏大学每两年都与阿拉伯国家签约实施一个重大科技合作项目,目前已建立示范基地7个,培训来自23个国家的技术人员2300多人次。

在苏丹,宁夏遥感测绘勘查院的国产高分卫星,对青尼罗河56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土地利用、地表现状等情况进行监测,有效降低了“洪水猛兽”带来的危害。

宁夏固原天启薯业公司在约旦建成的600亩马铃薯试验示范基地,解决了马铃薯在病虫害防控、节水灌溉等方面的技术瓶颈,平均亩产3151.4公斤,增产率达28%。

2015年,科技部批准宁夏建设中阿技术转移中心。四届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聚焦双方技术需求和成果优势,在高铁、核能、航天、新能源等方面形成一批成果,在现代农业、生态环保、防沙治沙等领域共建一批平台,为两地人民的福祉注入新活力。

目前,宁夏与有关阿拉伯国家共建8个双边技术转移中心,组织实施一批成效显著的技术转移项目,培训国际技术转移人才800多名。

新征程上再起航

今年适逢“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中阿博览会举办10周年。

都说“十年磨一剑”。新征程,再扬帆。

9月21日下午,中阿技术转移中心主任黄莹与埃及科研技术院主席马哈茂德·萨格尔续签了中国—埃及技术转移中心框架协议。双方将在新能源、能源化工、信息技术、现代农业、生态保护等领域继续开展交流合作。

这样的重点签约项目,本届大会上共有8个。坚持需求导向、务实精准合作,成为大会谋划签约项目的突出特点。

比如,宁夏农林科学院和埃及国家研究中心建立了荒漠化防治领域科技合作,宁夏沃之源科技有限公司和卡塔尔有关机构签订“一园两中心”建设及光伏智慧农业技术转移合作协议,宁夏医科大学和阿拉伯科技与海运学院建立教学科研合作协议等。

“我们连续多届参会,是因为相信它能为加强中阿双边国家开展深度广泛合作提供务实可靠的机会。”阿拉伯科技与海运学院院长易司玛仪·法拉基说。

正如黄莹所说,中阿技术转移中心不断创新工作模式和工作机制,“就是要在更高起点、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推动中阿科技交流合作。”

未来,科技部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宁夏拓展合作渠道,提升合作水平,打造合作亮点,支持中阿技术转移中心高质量发展,为共建“一带一路”贡献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