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分享
分享好资源

河南漯河:创新驱动“老树”发新芽

科技日报记者 孙越 通讯员 张晓甫

“南街村的面,真香!”最近,“玩面起家”的河南南街村又“火”了。该村生产的鲜拌面每月出口创汇100多万元,光鲜拌面一项去年年产值高达1.5亿元。

20世纪80年代,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南街村生产的“北京”牌方便面一度成为“国民记忆”。如今,这个红色亿元村先后开发出鲜拌面、煮拌面、弹面、金丝拉面等十几个新产品,产品不仅畅销国内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还远销英国、荷兰、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和方便面打了40多年交道的“老树”是如何发出“新芽”的?6月30日,记者来到南街村一探究竟。

温水一冲,封盖不到2分钟,一盒香飘四溢的鲜拌面就呈现在记者面前。“这就是我们生产出来的鲜拌面。”在南街村鲜拌面厂产品展示大厅,南街村集团鲜拌面项目技术经理王红新一边拿起面叉请记者试吃,一边介绍道。

面条入口,Q弹爽滑。“光鲜拌面我们就开发出90多个新品种,没有新工艺的植入,就没有今天的火爆市场。”谈到成功的诀窍,王红新娓娓道来,“南街村在面制品行业内取得多个‘国内领先’:保鲜湿面采用生物保鲜新工艺,保鲜湿面腐败率由4%降低至十万分之一以下;鲜拌面开创了液体调味料汁先河;热干面创新应用了油酱分离包装技术……”

作为传统制造业的食品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迫在眉睫。近年来,漯河市以建设“创新之城”为抓手,以理念创新谋划项目、机制创新推进项目、科技创新赋能项目、模式创新招引项目,注重项目的“含新量”“含金量”“含绿量”,双汇集团、南街村集团、金大地化工等一大批龙头企业加速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了“借梯登高”“借船出海”。

早上五点,漯河市舞阳县金大地联碱绿色转型产业园项目施工现场已是旌旗招展、机器轰鸣,工人们分工有序,忙个不停。“目前,项目土建工程已全部完工,预计8月份即可建成试生产。”河南金大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侯红伟介绍,项目建成后,将新增年销售收入130亿元以上,带动就业600人次以上,成为全国最大的小苏打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联碱和氯化铵生产基地。

舞阳县拥有全国储量第二、品位第一的特大型盐矿。2005年,河南金大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落户该县,总投资120亿元的金大地联碱绿色转型产业园项目是近年来漯河市单体投资最大的项目。在产业园项目中,联碱装置采用金山集团自主研发的国内领先的制碱、结晶系统,合成氨设备采用国际最先进的瑞士卡萨里合成系统、德国西门子循环压缩机……多个子项目采用多项国际国内先进的核心技术,工艺设备、能效水平均居世界一流。

在双汇集团的屠宰分割车间,自动致晕机、自动开胸机等自动化、智能化设备有序运转,一头生猪被分割成200多种产品。肉制品加工生产线上,滚揉制馅、灌装、高温杀菌、烘干、包装等生产工序都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近年来,双汇集团对屠宰分割、肉制品加工的生产工艺、信息系统、环保系统等进行了改造升级,引进了荷兰、丹麦、奥地利、西班牙的世界一流设备,实现了全流程生产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

“升级改造后的双汇第一工业园屠宰厂,生猪屠宰单班产能为每年150万头,调理制品产能为每年2.5万吨,年销售收入40亿元。肉制品加工项目可实现年产肉制品6万吨,年销售收入15亿元,生产效率是改造前的2.5倍。”双汇发展副总裁周霄介绍。

作为全国首个“中国食品名城”,漯河市食品产业总规模超2000亿元,占河南省的1/5、全国的1/50。近年来,漯河市更是坚持建设“现代化食品名城、创新之城、幸福之城”,以科技创新驱动食品产业发展,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平台全覆盖工程,全市建成市级以上食品研发平台102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27家,建成3家市级食品公共创新平台、11个博士后工作站。仅2022年就新增各类省级以上研发平台载体28家,去年漯河市成功转化科技成果135项,累计实现中试服务收入1.9亿元。

“漯河市坚持‘项目为王’、产业升级,谋划实施了以‘三个五百亿’为标志的创新引领型重大产业项目。一批新的产业项目快速开工、形成新的增长点,一批骨干企业倍增提速、‘老树发新芽’,漯河市助推民营企业扩投资强活力经验做法受到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通报表扬。”漯河市委书记秦保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