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分享
分享好资源

吕红梅:让焦化产品隐患原形毕露

科技日报通讯员 梁利惠 科技日报记者 韩荣

6月30日,科技日报记者见到山西焦煤山西焦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西焦化公司)质检中心焦化中控检验室副主任吕红梅时,她正在和团队成员沟通调配分析人员的事项。

“最近厂里回收车间停车检修,一直在忙。”一身蓝工装、头扎低马尾的吕红梅一边交代工作,一边整理材料,尽显干练。

爱琢磨、肯钻研、敢创新,这是同事们对吕红梅的一致评价。从2009年大学毕业入职山西焦化公司,吕红梅就干起了分析检测工作,这一干就是15年。

“质检工作是保障企业安全生产和提升焦化产品质量的第一道关口。作为企业安全的守护者、焦化产品质量的把关人,我必须始终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吕红梅对科技日报记者说。

一路走来,吕红梅凭借一股钻劲儿,先后荣获山西省“五一巾帼标兵”、山西省“青年岗位能手”、山西省化工行业“技术能手”等称号。

今年3月,吕红梅被授予“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称号。

俯下身子“钻”到一线

从太原科技大学毕业后,吕红梅进入山西焦化公司质检中心工作。在该中心,分析人员进样的速度、操作规范性对分析仪器的检测结果影响很大。

入职初期,吕红梅曾因操作不熟练,屡屡导致分析结果出现偏差。

为了能尽快成长起来,吕红梅俯下身子“钻”到一线。白天干活时,吕红梅跟在技术员和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后头,用心观察;闲暇时,她在操作台上一遍遍地重复进样操作,练到手抽筋;到了晚上,她还会捧起操作规程细细阅读……

“这孩子身上有股不可多得的钻劲儿。”厂里的老师傅这样评价吕红梅。正是凭借这股“钻”劲儿,吕红梅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

2010年,山西焦化公司质检中心分析人员承担了检测煤焦样品挥发分任务,但得出的检测结果距离标准值偶有偏差。

“数据不稳,一定是哪里出现了问题。”接下来的一个月,吕红梅把自己“埋”进操作台,不断尝试摸索,终于找到了问题所在。

原来,灼烧煤样的实际炉温与温度显示器数据存在偏差、坩埚架在炉内的摆放位置影响了最终的数据。这一发现,大大促进了质检中心分析方法的改进,确保了公司煤焦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在山西焦化公司质检中心主任孔永平看来,吕红梅有着扎实的理论功底,过硬的专业技能。

“每次交给她的工作,吕红梅总能妥妥当当地做好。她会翻阅大量的资料,给出多套改进方案。”孔永平说。

最让孔永平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吕红梅与“硅”的一次正面“交锋”。

2021年,在日常分析除盐水中二氧化硅含量的工作中,分析人员几番尝试,始终得不出理想的数据结果,车间催得紧,质检部门干着急。

很快,这个“烫手山芋”传到了吕红梅的手里。为了查清缘由,她走路的时候想,吃饭、洗漱的时候想,有时晚上睡觉也能梦到方案。某天,吕红梅想到了检测标样的玻璃器皿和实验室用水中,都含有“硅”。

“也许这是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这一想法让吕红梅抑制不住地兴奋。在接下来的实验中,这一猜想也得到了印证。

不盲听盲信只为求真

2022年,山西焦化公司响应上级号召,对废水进行提盐处理,变废为宝。而在检测过程中,第三方单位测出山西焦化公司废水中COD(化学需氧量)过高,影响提盐处理。

这让吕红梅产生了疑惑,质检中心每年检验45个取样点的废水,分析上万余次COD样品,检测结果和第三方合作单位给出的并不一致。

这到底是哪里出现了问题?

吕红梅又琢磨起来,分析研究COD标样的技术原理。她查规程、看行标,翻资料、走现场。经过研究,吕红梅认为市场上的COD标样中不含氯离子,对含氯废水没有验证能力,不适合作为含氯水样的标样。

“既然市场上没有,那我们就利用化验室现有条件,自己制作含氯COD标样。”按照这样的思路,吕红梅成功解决了分析结果差异化的问题,消除了第三方合作单位的质疑。

分析检测的过程是枯燥的,在寻根溯源的过程中吕红梅最常待的地方就是操作台,她一遍又一遍地做实验。最长一次,吕红梅连续做了36个小时的实验。

多年来,吕红梅累计识别、收集了100余个国家、行业、企业产品、技术新标准。她还纠正了权威机构对厂区检测仪器的错误鉴定结果,为公司挽回经济损失200余万元。

同时,山西焦化公司以“吕红梅创新工作室”为平台,打造了一支14人的分析技术特色团队,开展了一系列改进分析方法、解决分析难题的试验,完成创新项目24项,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580万元。

“能获得‘全国五一巾帼标兵’这样的荣誉,既是对我工作的肯定,也是一种鞭策。未来,我将继续扎根在分析检测领域,争取有更好的成绩。”吕红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