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分享
分享好资源

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黄绵松:一泓清水“还”固原

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盛夏的宁夏固原被誉为“避暑胜地”,平均气温18度,凉爽宜人,目光所至皆是绿色。

固原市位于六盘山东麓,地处西安、兰州、银川3座省会城市的三角中心,曾因“苦瘠甲天下”闻名于世,已成为脱贫攻坚样板、生态治理模范市,在黄土高原上描绘出天蓝、水清、地绿、土净、民富的美好图景。

“如今,那个曾经被评为最不适宜人类居住地区之一的‘西海固’,早已摆脱了环境恶劣的标签,现在,繁星闪烁、水清岸绿才是它的代名词。”首创环保集团智慧环保事业部总经理黄绵松为家乡代言。

黄绵松,是一个为保障城市水系统安全运行,持续为祖国“山川河流”添锦绣的环境专家,一个以自身实际行动绘就祖国壮丽画卷的水系统安全专家。

日前,在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市科协等部门组织的遴选活动中,黄绵松荣获了2023年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党和国家始终心系西北、记挂宁夏,这让黄绵松倍感振奋,将其化成满腔豪情壮志,轰轰烈烈地投身于西海固之“固”——固原的“海绵城市”建设之中。

2016年,当黄绵松第一次走进固原市的清水河时,内心极其复杂。“清水河是黄河的支流,源头水质达到Ⅰ类。只不过流了十几公里,由于沿途工厂工业废水和村庄的生活污水汇入,就变成了劣Ⅴ类水。”黄绵松深知建设固原市海绵城市是一项大工程。

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黄绵松:一泓清水“还”固原

海绵城市建设作为系统性工程,从源头、过程到末端,大小项目一共123个,涉及海绵化道路、老旧小区改造、公园广场升级、河道综合整治、地下管网检测修复等。海绵城市建设相当于给固原市区动了一次“大手术”。

“小雨不湿鞋、大雨不内涝”,自“海绵城市”的概念被提出,人们就对海绵城市寄予厚望。黄绵松团队不仅要解决黑臭水体的问题,还要统筹建设蓄水池、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等设施,留存好当地的雨水资源,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加以利用,实现城市水资源的统筹管理。

在固原的“海绵城市”建设中,他常常奋战到深更半夜,始终坚守岗位,将汗水挥洒在44平方公里“海绵城市”的每一寸土地。

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黄绵松:一泓清水“还”固原

“在固原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对于不同类型的建设项目,我们使用有针对性的设计方案、技术措施、施工手法,破解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并以问题与目标为导向确定我们的设计方案与技术应用。”黄绵松说,针对固原市湿陷性黄土独特的土壤地质条件,他们在每个项目设计前,都要进行地质勘查,明晰土壤断面情况,然后计算并设计蓄水量方案。同时,在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内部结构设置防水土工布,保证雨水安全蓄积。

通过项目实施,固原市原州区实现了城市“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目标,固原被建设成为黄土高原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更新同步实施示范区、民族地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示范区。

如今的固原城区,再难见雨后水漫街区、清水河道臭气熏天的情景,取而代之的是雨水花园、透水路面、下凹式绿地、雨水调蓄池等一系列让人耳目一新的“海绵”设施,这个昔日以环境恶劣著称的山城,正变成山川秀美的花园式城市,为“海绵城市”建设写下生动实践。

目前,黄绵松的研究成果全面指导了全国20余个水环境项目的整治和运营,创造经济效益高达16.2亿元。

从苍凉走向美丽,从贫穷走向富裕。而今的宁夏西海固地区,早已看不到“苦瘠甲天下”的影子,交出了一份“脱贫奇迹”的答卷。而这背后,离不开很多像黄绵松的科技工作者坚守初心、默默耕耘,建设美丽家园的每一份努力。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