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分享
分享好资源

青岛市南:打造城市硅巷 促进科产城人融合发展

科技日报记者 宋迎迎 通讯员 吕晓菲

暮春时节,山东省青岛市香港西路南侧的太平角公园植被茂密、郁郁葱葱。公园旁一处历史建筑迎来新生——从5500平方米的闲置楼宇升级成春峰里·青岛数智都市产业园。这是青岛市市南区聚力打造城市硅巷的生动写照,也是该区加速形成科技型企业集聚、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创新创业微生态的积极探索。

打破传统,统筹布局硅巷载体网络

随着城市的扩张,如何盘活老旧楼宇、厂房等低效载体,成为绕不开的课题。青岛市市南区立足打造活力经济先行区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区位、产业、科教资源等优势,借势城市更新,加大城市硅巷建设。

“以科产城人融合发展为导向,我们创新硅巷建设模式,联合专家学者、智库机构开展专项研究,谋划硅巷建设布局。”青岛市市南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主任解胜光介绍,市南区以青岛软件园为核心,辐射到延安三路的华通中联云芯+云智产业园、香港中路沿线春峰里·青岛数智都市产业园等载体,建成总占地面积183亩的现代都市数字经济产业创新园,该园区已获得现代都市数字经济产业园认定,成为青岛市首批4家科技创新产业园区之一。

“区别于传统围合式科技园区,我们以都市产业园区为点,以硬科技创新街区为线,以全域创新为面,打造了‘点—线—面’聚合的开放式科创空间。”解胜光介绍,市南区贯彻“无边界创新”理念,改造一批旧楼宇、老院所、老厂房等闲散空间容纳创新创业者,并通过联合高校院所、骨干企业、产业地产商等多元社会力量,推动数字经济、现代金融等领域头部企业落户,为实体经济振兴发展注入动能。

建设高端平台,持续赋能城市硅巷发展

青岛市市南区高端创新平台众多,该区充分发挥高端平台在成果转化、创业孵化、金融服务等方面的优势,探索高端平台赋能城市硅巷发展新模式。

位于青岛软件园的中国—上合组织技术转移中心,自成立以来积极引进俄罗斯国家博物馆(中国青岛)虚拟分馆,与阿斯塔纳国际金融中心共建中国—上合组织技术转移中心哈萨克斯坦分中心,与莫斯科国立大学等10余家高校院所达成合作意向。截至目前,中国—上合组织技术转移中心已在英国伦敦、俄罗斯莫斯科等城市建立协同中心,储备行业专家1000余名、成熟产业项目4000余项,推动透明质酸钠海参活性肽液态饮等80余个项目落地青岛。

聚焦海洋创新资源集聚和科技服务优势,青岛市市南区以市场化、专业化为切入点,建成山东省首个以“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孵化加速+高层次人才集聚”为特色的海洋科技孵化器,通过资本、商业、技术、人才等资源为海洋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全面赋能,引进企业(项目)32 家,入驻率达 90%。

“下一步市南区将继续围绕延安三路、香港中路、徐州路—南京路等产业载体集聚地,打造创新创业街区示范,通过高端平台、科技企业、创新人才导入,强化主导产业发展,为区域转型注入活力‘强心剂’。”解胜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