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分享
分享好资源

科技助“荔”,谱写乡村振兴之歌

科技日报记者 叶青 龙跃梅

4月的广东,风轻雨润,走进“中国荔乡”广东省茂名市,当地的荔枝新品种“香蜜早”已挂满枝头,再过半个月就将进入采摘期。

1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茂名市,走进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他先后察看荔枝种植园、农业合作社,对乡亲们靠发展荔枝特色产业推动乡村振兴表示肯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里是“荔枝之乡”,发展荔枝种植有特色有优势,是促进共同富裕、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举措,农村特色产业前景广阔。

借力科技解决“大小年”问题

茂名荔枝的产量一枝独秀,从一组数据可窥一斑:全市荔枝种植面积约139万亩,是世界上最大的连片荔枝生产基地,年产量约占广东的1/2、全国的1/4、全世界的1/5。

如何让荔枝这个“当家花旦”卖出好价钱,这些年茂名动起科技赋能的主意。“良种良法。良种就是新品种,我们选育出适合茂名气候环境的荔枝新品种,并推广应用;良法则是应用技术手段克服中晚熟品种‘大小年’现象。”广东省荔枝产业技术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广东荔枝产业联盟秘书长、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研究员向旭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我的果园中嫁接种植了特早熟新品种‘香蜜早’,增加荔枝优质品种冰荔的种植面积。”高州市根子镇何建和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何建和自信地说,“有了种质和技术保障,不用担心荔枝的‘大小年’。”

有了技术,古老的荔枝树焕发生机。柏桥村的荔枝种植园是目前全国面积最大、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古荔树最多、品种最齐全的古荔园之一。这里有白糖罂、黑叶、白蜡等10多个荔枝传统古老品种。

近几年,茂名荔枝通过打好产业、市场、科技、文化“4张牌”,促进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全产业链实现产值超百亿元。

攻克育种技术让荔枝成致富果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深受消费者喜爱的荔枝,如今新品种越来越多,身价也愈发显“贵”。新品种“北园绿”的售价曾卖到1049元/斤。

广东荔枝进入高端市场的背后,与荔枝育种新技术分不开。向旭所主导的“荔枝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正逐步走向成熟,并已培育出仙进奉、翡脆、北园绿、玲珑、冰荔、御金球等新品种。

“荔枝品种繁杂,加上各个地方互相引种,仅凭外观难以鉴定出具体品种。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分析遗传基因结构,找到标记身份的特殊基因片段,为荔枝品种做‘亲子鉴定’,建立‘分子身份证’。”向旭表示,这不单单是鉴定品种,关键在于可提高育种效率。

2008年至今,广东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利用保存的600多份种质资源建立起荔枝基因库,并繁育了50万株实生后代,为分子标记技术提供了700多个DNA片段。“利用该技术可对特定性状进行分子标记,科研人员无需等到荔枝树挂果,只需从树中提取DNA,即可分析杂交育种情况。”向旭告诉记者,相比于以前长达15—20年的育种时间,应用此技术的杂交育种周期可缩短到5年左右。

随着荔枝关键技术被攻克,改良接种技术不断升级,荔枝正成为广大荔农致富的“甜蜜果”。“这些新技术已经应用到茂名和广东其他地区的荔枝种植中。”每次向旭到果园推广技术时,果农热情高涨,把他团团围住,“经济效益提高了,农民学习新技术的积极性也提升了”。

多方面完善产业链条

广东荔枝产量位居全球第一,但由于荔枝是鲜活时令产品,保存期短。如何挖掘其附加值成为增收的关键?

“我们除了提供种业新技术,还组织果农打造品牌,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加工生产荔枝酒、荔枝醋、荔枝干等产品,从生产种植、产品加工、市场销售等方面完善产业链条。”向旭说。

在位于高州市根子镇的中国荔枝博览馆内,荔枝加工产品琳琅满目。近年来,高州的荔枝加工业发展迅猛,据统计,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129家、作坊上万个,年加工量78万吨,年产值超40亿元。

数字经济的加持下,越来越多果农涌入电商大军。去年6月1日,首批共23吨荔枝从茂名田间采摘揽收后,发往湛江吴川机场。6月2日凌晨,两架满载荔枝等农产品的B737顺丰全货机从湛江吴川机场腾空而起,清晨荔枝就到达北京、杭州消费者手中,用最快速度锁住荔枝的新鲜味道。

“农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优化品种结构、加强核心技术攻关研究和健全技术推广体系,荔枝也如此。”向旭说。如今的广东,“小荔枝”正在带动农业产业“大变化”,成为富民增收的“大产业”,讲述着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的精彩故事,谱写出一曲乡村振兴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