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分享
分享好资源

《2022北京肿瘤登记年报》正式发行

科技日报实习记者 孙瑜

记者从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获悉,《2022北京肿瘤登记年报》(以下简称《年报》)于2023年4月正式发行。据介绍,肿瘤登记数据一般于3年后发布,本次《年报》汇总2019年北京市16个辖区1387万户籍人口的肿瘤登记数据,详细梳理了全市整体及23种常见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情况。

《年报》显示,北京市恶性肿瘤发病率逐渐升高,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2019年北京市恶性肿瘤新发例数为58234例,发病率为419.97/10万,10年间年均变化百分比为2.54%,呈上升趋势,尤其是甲状腺癌和结直肠癌发病率增长较为明显;死亡例数为27350例,死亡率为197.24/10万,10年间年均变化百分比为-1.42%,呈下降趋势,与甲状腺癌和结直肠癌占比增高、诊疗水平不断提高、居民健康素养增强、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等肿瘤防治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有关。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恶性肿瘤的疾病负担仍在不断加重,制定符合卫生经济学要求的预防和控制策略是当务之急。

《年报》显示,北京市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呈现明显的性别差异,男性发病率(414.40/10万)略低于女性(425.48/10万),但死亡率(235.01/10万)高于女性(159.89/10万)。男性发病顺位前5位依次为肺癌、结直肠癌、胃癌、甲状腺癌和前列腺癌,女性发病顺位前5位依次为乳腺癌、肺癌、甲状腺癌、结直肠癌和子宫体癌。

《年报》还显示,恶性肿瘤发病人群以老年人为主,发病和死亡存在地区差异。北京市恶性肿瘤年龄别发病率自20至24岁由于甲状腺癌的拉升开始上升,于80至84岁达到高峰;恶性肿瘤年龄别死亡率自40至44岁开始上升,在85岁及以上年龄组达到高峰。从地域分布看,北京市城区恶性肿瘤发病率高于郊区,但死亡率低于郊区。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癌症作为一种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慢性疾病,日常的饮食习惯、生活环境、行为方式、病菌感染和自身代谢等因素均会影响癌症的发生发展,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40%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除选择健康生活方式外,采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措施,将癌症消灭在萌芽状态,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也会极大降低癌症治疗费用,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针对居民高发癌症,北京市采取了一系列癌症防控措施和癌症筛查惠民工程,居民可咨询居住地所属社区,了解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的相关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