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分享
分享好资源

我国氢能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被誉为“21世纪的终极能源”的氢能,是一种公认的清洁能源,因具有重量轻、燃烧发热理想、导热性好、储量丰富、可回收利用等多重特性而备受青睐,在消纳可再生能源、电网调峰等应用场景潜力巨大。我国将氢能规划为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据此,本期能源版聚焦氢能产业,从其整体布局、区域协调发展以及前沿技术等不同角度,展现我国氢能的发展现状与未来愿景。

“今年将正式竣工投产!”在广州开发区,韩国现代汽车集团“HTWO广州”项目正如火如荼建设中。这是韩国现代汽车集团首个海外氢燃料电池系统研发、生产、销售基地。

选择落户中国,韩国现代汽车集团看中的是我国发展氢能产业的决心和潜力。

着力布局氢能产业

发展氢能已被视为清洁能源转型和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近几年,我国着力布局氢能产业,在氢能技术与产业发展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2022年3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出台《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不仅明确了氢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组成部分,而且明确了氢能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方向,是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增长点。

近几年,各地纷纷抢占氢能发展制高点。自《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发布以来,各地方政府已累计发布70余项相关配套政策,构建了涵盖科技创新、应用示范、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等各环节的综合氢能发展体系。

如湖南发布《湖南省氢能产业发展规划》,积极挖掘省内优势特色产业潜力,充分利用全省氢能产业发展基础,有序推进氢能产业链“补短板、锻长板”。

陕西发布了3个氢能相关规划和行动方案,预计到2025年,全省氢能发展政策环境体系基本形成,形成若干个万吨级车用氢气工厂,建成投运加氢站100座左右,力争推广各型燃料电池汽车1万辆左右,一批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建成投运,全产业链规模达1000亿元以上。

此外,按照《河南省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郑汴洛濮氢走廊规划建设工作方案》,到2025年,河南氢能产业链相关企业将达到100家以上,氢能产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推广示范各类氢燃料电池汽车力争突破5000辆。

完善的产业布局吸引了国内外龙头企业抢滩落地。今年4月8日,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经济技术开发区与上海满电未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氢动力两轮车制造基地》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双方就两轮共享业务在榆林的推进,以及在靖边建设氢动力两轮车工厂等多项事宜的深度合作达成一致。前期以市场带动为导入进行生产基地落地,后续以打造零碳出行示范区为目标,共同推动榆林靖边氢能产业发展。目前,全国98家中央企业中已经有46家开始布局氢能。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区域氢能产业初具规模,并呈现集群化发展态势。武汉、成都、苏州、佛山等地汇集多家氢能企业和研发机构,全产业链发展态势良好。

从示范应用走向商业化

《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指出,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氢国,年制氢产量约3300万吨,其中达到工业氢气质量标准的约1200万吨;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全球第一,在清洁低碳的氢能供给上具有巨大潜力;全产业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300家,集中分布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等区域。

我国氢能发展与世界各国相同,都以交通能源为主,目前正处于从示范应用向建立商业模式转化的阶段。

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我国投入一批氢燃料电池汽车作为赛事服务车辆,氢能源汽车也由此走入大众视野。2022年7月,通过冬奥标准检验的212辆示范应用氢能大巴车加装了车载服务设备,作为公交车投入北京市延庆区、房山区至市区的公交线路运营。据统计,这批氢能公交车每年减碳量在8000吨左右。

2022年10月,国内首款氢能共享两轮车在广东佛山南海丹灶仙湖度假区试运营。该氢能共享两轮车采用金属氧化物固态储氢技术,充放氢压力低、安全性强、体积储氢密度高,能有效解决城市群众零碳环保、方便快捷的出行要求。

此外,2021年我国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建设,目前已批复两批、五大城市群建设,有效带动了我国以燃料电池汽车为主的氢能产业发展。

源头创新推动产业发展

尽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总体看,我国氢能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相较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产业创新能力不强、技术装备水平不高,支撑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制度滞后,产业发展形态和发展路径尚需进一步探索等问题。

对此,很多地区把氢能产业的发展锁定在源头创新,加速从源头布局全产业链。广东目前已建成了广东省燃料电池技术重点实验室、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省实验室等研发支撑平台,大力推进氢燃料电池及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部分领域已掌握了一批核心技术。

2022年底,上海在印发的《上海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中明确,加深布局氢能,大力推进氢能应用研究,研发清洁、高效、经济的工业副产氢提纯制氢技术,突破高能效氢燃料电池系统、长寿命电堆、质子交换膜等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