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分享
分享好资源

华中农业大学:卓越文化涵育一流水稻生物学博士

科技日报记者 吴纯新 通讯员 唐铁军 晏华华

4月7日,记者从华中农业大学获悉,该校作物遗传改良全国重点实验室迎来成立30周年光耀时刻。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教授领衔的基因组研究与水稻遗传改良团队(以下简称“水稻团队”)作为该实验室的中坚力量,在35年的科研工作中形成了“激扬梦想、追求卓越”的育人文化,面向生命科学国际前沿和国家粮食安全重大需求,探索一流水稻生物学博士生培养改革,培养一大批学术志向坚定、学术能力突出的生命科学创新人才,成为我国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力量。

华中农业大学:卓越文化涵育一流水稻生物学博士

水稻团队博士生王天围绕杂交稻育种中的“卡脖子”问题展开研究,致力于解决籼粳杂交稻育性下降的生产实践问题。这些年,她像候鸟一样,往返于武汉和海南南繁种业基地,在最火热的季节做团队持续30多年的“冷研究”。

“博士学位不是我的唯一追求,优质高产的亚种间杂交稻才是我的终极梦想。”王天立志做出一流研究成果。

像王天一样,目前该团队在研的100余名博士生奋进在种业“无人区”。为此,团队导师经常组织博士生开展“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的主题思想讨论。

水稻团队尤其强调原始创新,即研究的课题是自己产生,不是跟别人跑。围绕水稻功能基因组和绿色超级稻两大任务,团队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91项,根据博士生特点“排兵布阵”进行接力研究,攻坚克难中锤炼品性、挖掘创新潜能,14名博士生持续20年攻关S5基因,在《科学》杂志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4篇,解决水稻生殖隔离世界难题。

华中农业大学:卓越文化涵育一流水稻生物学博士

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鼓励自由探索。水稻团队核心成员、生科院院长熊立仲教授2007年在全校发起“千问计划”,激发学生独立提出问题的能力,引领师生互动新模式。博士生自主创建学术沙龙,每周学术交流和思维碰撞。

35年来,水稻团队将卓越文化融入博士生培养全过程,有效提升精神境界、增强创新能力、涵养严谨学风,在实践中塑造出团队共举的精神旗帜、创新的思维方式、规范的行为模式,使卓越文化的诸多特质在反复淬炼中不断沉淀,成为控制水稻生物学博士生培养的“主效基因”。

据悉,水稻团队所在的生物学学科两轮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所在的作物遗传改良实验室连续5次获评优秀,入选首批标杆全国重点实验室。

(华中农业大学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