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分享
分享好资源

山东聊城:在一线发现问题,从基层找到答案

科技日报记者 王延斌

“我觉得自己从政府工作报告中学到了精髓,才打开了今天的局面。”4月4日,一场春雨过后,“90后”种粮大户王伟站在自家田间,显得踌躇满志。对政府工作报告中农业板块的表述,他学习了一遍又一遍,并深以为然,王伟对科技日报记者说。

在手机上种田,向科技要效益

1990年出生的王伟流转了千亩土地,成了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的种粮大户。从当初在200亩土地上“小试牛刀”到如今在千亩土地上“施展拳脚”,渐渐地,王伟感到了些许吃力。

“土地规模突然变大,传统种植管理模式跟不上了。”王伟向记者坦陈,“地太大,很多农事还靠人工,经常会错过农时。”年轻的他开始钻研新农技、新农艺,转变种植模式。

记者注意到,在田间有一处白色的站房,王伟钻进去,调试了一下设备,随后掏出手机,点击屏幕,十几个伸缩喷灌杆从土地里钻出来,喷洒出细密的水花。

“像这种地埋式伸缩喷灌机喷洒得十分均匀,通过手机即可操作,相较于传统的大水漫灌减轻了成本。”王伟说。地埋式伸缩喷灌机的前端是将提取的黄河水在站房里过滤,再加入肥料,通过提前预埋好的管道泵送到麦田。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加快种业、农机等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

对种粮充满信心,善于向科技要效益,王伟的做法也是付成龙正在做的。作为东昌府区现代农业示范园的温室育种大棚负责人,付成龙一直想找回“小时候番茄的味道”。

他是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受益者和执行者,更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力军。

付成龙在大棚试种了100多种新型番茄,外形与普通番茄无异,但果肉很软,味道酸甜可口。这些注重品质和口感的新品种来头不小。一方面,付成龙不断从全国各地收集番茄新品种,还与中国农科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山东农大等高校院所建立了产学研联合体;另一方面,付成龙夫妻收集到200多份番茄种质材料,一年能组配组合上百份。他们选育的4款新品种,已在农业农村部登记注册,并通过了新品种授权审批。

如今,付成龙的付出得到了回报,2022年这些新品种的销量翻倍,收入达到了1005万元。

“首席专员”来了,创业简单多了

“在一线发现问题,从基层找到办法”,这是记者在基层一线采访发现的基层治理法宝。这个法宝不仅存在于农业领域,在工业战线上亦是如此。

而破解难题的办法,掌握在创业者手中,也是服务者的追求。

3月份,聊城凤凰工业园投资开发公司市场部部长刘奕博要办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西区)项目立项手续,没想到遇到一个好帮手——东昌府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孙继乐担任了该项目“首席专员”。

有了“首席专员”,创业简单多了。他们提供“私人定制”服务,让项目办理环节由6个整合为1个,审批时限由12个工作日压缩为2个工作日,申请材料压缩至80%……

谋求高质量发展,需要扬长避短,但区域优势在哪里?政府工作报告给出的答案是: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前不久,工信部公布了“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名单,鲁西国际小微企业创业园榜上有名。“‘一条龙’式的专业服务,吸引了我们这些正在成长中的企业。”入园企业聊城华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崔俊杰“现身说法”,园区两点因素吸引了他,“首先,园区突破封闭、单一的传统工业园建设模式,采用开放式的产城综合体模式进行建设,搭建强大的产业运营平台服务园区企业,‘保姆式’服务和健全的配套设施让人满意;其次,园区聚集了许多高端化智能化企业,企业间交流、合作都很方便,让企业找到了信心。”